第五期 外地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
5月6日至5月12日,我们实地考察了大连甘井子区华中社区和泡崖社区,开原市及开原市庆云堡镇和该镇的高家窝棚村。考察的重点是社区建设,以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考察的方式是听取情况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大家认为,这次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受启发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社区委员会,前身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组织构成,一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的组织,二是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有社区的其他组织。居委会是组织机构名称,它是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者是决策机构,后者是办事机构。
1、具体做法
──划定社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甘井子区去年11月底已完成社区划定工作。社区规模一般控制在2000户居民左右,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封闭小区),原则上要以一个完整住宅小区作为一个社区。规模较大(超过3000户左右)的居民住宅小区,可划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社区。将同一单位或系统的家属居住地划分为一个社区,组成“单位型”社区;对居民工作单位杂合的居住区以街巷为界划分社区,组成“地缘型”社区;对独立居民小区划分的社区,组成“单元型”社区。
──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华中社区由原来的5个居委会组成,3万多居民,3000余名党员。去年11月,华中社区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分为管理和办证中心,社区面点加工中心和社区文教中心。管理和办证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咨询和办理各类证件服务;面点加工中心主要为所辖居民提供各类主副食的供应,主食是服务性质的,比市场便宜20%左右;文教中心主要为社区五个党支部提供党日活动场所,规定每月的第一周为党日活动周,同时又有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与棋类室,每个居民每月只需交5元钱(最近可能上升到10元),就可成为中心会员,随时可以参加活动。
──抓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甘井子区委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定位在党工委或党总支。居委会干部在全市公开招聘,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有梯度,知识结构合理。居委会干部数量原则定在300户居民编制一个干部。
──完善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根据社区党员队伍实际,结合社区地域情况,合理划分建立党支部区域,做到地域合理、党员结构合理,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多元化投入,保证建设资金到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设施。区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当前街、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现有闲置资产挖掘一块,驻街企事业单位解决一块,向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争取一块,同时要求土地规划局和城建局积极配合,支持居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主要是行政划拨部分土地,由社区居委会进行房产开发,第二层或第三层以上作为商品房出售,底层或底层和第二层作为社区居委会用房,资金在房产开发中自筹平衡。三是增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适当提高居委会干部补贴标准。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列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居委会干部报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市政府补助370元,二是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补助,三是社区自身服务中心的收入补助。这样,每月每个居委会干部大约有700至1000元收入。不再聘用的居委会干部,按其在居委会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不满10年的按每年300元,10年以上的按每年500元,经费由街道财政负担。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一条龙。如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中街道,根据所辖3万多居民的需求,投资800多万元,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党日活动、情况咨询、办证、就业介绍、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方便了居民,发挥了社区的作用。
启示之二:居民区分类,做到有层次管理。如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街道,将所辖居民区,根据居民身份、物业管理等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三类,即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启示之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后,街道党委和政府将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如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就业介绍、保洁卫生等,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下到社区,委托居委会办理。
启示之四:一定要遵循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街道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力量,合理利用社区内的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党群共富产业区活动
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统领作用。
1、具体做法
──围绕产业抓党建,建好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998年开始,开原市庆云堡镇为了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建成有阵地、有规划、有标准的新的党建和经济建设的载体,深化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方式,变“专业区”为“产业区”,变党组织区域设置为产业设置,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产业上,支部建在区上,宗旨放在民上,作用发挥在户上,效益体现在田上。现在全镇已组建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其中蔬菜产业区48个,养殖产业区50个,现代农业产业区5个,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区3个;产区农户数5293个,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4%;产区党员495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28%。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围绕素质抓提高,创办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为了切实提高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的质量和各类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庆云堡镇与辽宁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学校学制为两年,开设了水稻栽培与绿色食品、蔬菜保护地生产与葡萄栽培、肉鸡饲养与加工等三个专业;分三个教学班,每个专业班招收农民学员50名,镇村干部学员50名,共计招收学员200名,毕业后由省农科院颁发相当于中专学历的毕业证书。毕业学员中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会成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每月补贴8元随工资发放。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的创办,使培训农村党员多了一块阵地,指导农民致富多了一所学校,加强党组织建设多了一个载体。去年,全镇新开发400个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产业区学员248个,占62%。同时,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打破了品种单一局面,引进了香瓜、香茹、草莓、西芹等新、优、特产品。去年,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创产值1.1亿元,人均增加收入850元。
──围绕效益抓精品,建好示范基地。1999年10月,庆云堡镇投资300多万元,以朝光村为中心,建成省内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万亩,成为省精品工程。投资150万元引进日本设备,新建了精洁米加工厂,实现除石、去杂、抛光、选粒、选色、包装一条龙生产,成为全镇绿色水稻的龙头企业。生产的“开清”牌大米,被评为首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银奖,又是2000年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镇政府与辽宁锦州义兴粮食集团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以每公斤2元的保底价格收购,把所得利润的60%返还给农户,使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成为该镇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庆云堡镇进一步深化活动方式,即以产区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产业化生产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建立了绿色食品生产党群共同致富联合体。目前,象这样的联合体,该镇有3个。
──围绕宗旨抓服务,建好“一长三员”队伍。为把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庆云堡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选用了106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一长三员”。以一长带三员,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该镇的高家窝棚村党群共同致富肉鸡饲养产业区党支部书记兼区长左香荣,原是一名肉鸡饲养大户,有丰富的饲养肉鸡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她担任产业区支部书记后,选用三名懂经营、会管理农民,担任“三员”,为参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即:统一赊购良种鸡雏,为农户把好第一道关;统一赊购饲料,为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技术;统一防疫,降低农户成本,种养殖防病有保障;统一销售,实行保底价格收购,有效地保证农户的最大经济效益。现在,该产业区参区农户已达37户,去年出栏肉鸡达到40万只,创产值550多万元,参区农户人均收入5100元,有10家贫困户当年脱贫。
2、几点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区,更直接体现了党对产业一线工作的领导。庆云堡镇将党支部建立产业区,是进一步加强党对一线产业领导的有效举措,不失为是一种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我县大佳何镇在高湖塘海水养殖场建立了党支部,只是个别做法,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扩大其影响。这方面,如长街、明港、强蛟、一市、越溪等镇乡的海水养殖,黄坛、桑洲等镇的獭兔饲养基地也可以参照。这样,更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经济与党建双丰收。
──兴建产业学校,是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兴建产业学校,是一项借脑工程,是一种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办学方向要“面向党的建设,面向农业产业化,面向农民致富,面向农村现代化”。课程设置的原则要体现“党建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授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办学,满足农民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建立示范基地,是典型引路的好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培养典型,是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树立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学习典型,可以缩短培训时间,早出成果,使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信心足。我县种养殖品种较多,尽力形成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如海水养殖、茶叶、獭兔、蔬菜、竹笋等。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抓好“一长三员”队伍建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培养一支农民科技人员队伍,又能直接、快捷,方便服务于农户,形成党员带群众,能人带一般,大户带小户,共走致富之路的良好局面。
三、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1、具体做法
──建立网络,规范党员电教工作。开原市庆云堡镇经过十多年党员电教工作的探索,于1998年成立了镇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领导全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员电教办公室,由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广播站长、文化站长、编辑等,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的电教工作。各基层党支部相应成立了党员电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化教育设备的配置和电教片的播放。
──因村分类,落实党员电教播放点。庆云堡镇将所辖的16个村,根据其经济和办公条件,将其分为三类,即一类村的标准化,二类村的一般化,三类村的简单化。1999年,用一年多时间,投资近30万元,完善了党员电教播放点,“两机一室”率达到100%。镇电教办公室拥有一套有线电视播放系统和一个价值2万多元的电教片片库。
──建章立制,完善党员电教播放制度。根据党员电教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陆续制订了“电教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人员职责”、“两簿一册”等等。镇党委每年制订一份符合实际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反馈意见。这些制度的制订和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同时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与党建工作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评比,定期通报。
──四个结合,充实党员电教工作内容。针对农户“想致富,盼服务,无项目,求信息,愁销路”的实际情况,他们将党员电教工作一是与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活动相结合。庆云堡镇现有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区106个,参区农户5293户,占农户总数71%,参区党员495户,占农民党员73%,参区农户人均收入4900元,超过全镇人均收入28%。二是与课堂教育方式相结合。与省农科院联合创办了“党群共同致富产业学校”。镇政府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费,对党员农户进行培训,现已招收学员200名。三是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毗邻镇政府的六个村发展绿色稻米2万亩,已注册为“开清”牌商标,达到国家A级绿色大米,每千克售价4元,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67%。四是与自办栏目相结合。通过镇有线电视台,创办了“党员之窗”栏目,每周一播放一次。
2、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四个结合,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寻技求知的愿望。庆云堡镇电教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科学种养殖知识;二是不懂或想学的知识,可以随时请教产业区的“一长三员”;三是对想看农村实用技术,可以随时要求重播。在四个结合中,关键一、四两个结合。通过四个结合,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党员电教工作是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科技致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
启示之二:形式多样,使党员电教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庆云堡镇一是开展党员电教月活动,规定每年6月15日-7月15日为全市电教片展影月;二是定期召开党员座谈会,反馈信息,知道农民想看什么内容的电教片,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三是将电教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考核目标,分值占20%,即由当初的6分增加到现在的20分,力度较大。我县自去年7月15日制订下发了“镇乡党日活动情况反馈表”,紧密结合了电教片播放情况,这方面西店、力洋、桑洲、大佳何等镇做得较好。电教工作在基层党建考核中只占5分,分值偏低。
启示之三:网络齐全,有力地促进了党员电教工作的开展。从市委组织部到村播放点都有健全的组织,形成网络,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层层跟紧,环环相扣,效果明显。我县重视两头的组织建设,即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村级播放员队伍建设。每个村都有一名电教播放员,名单上报到组织部备案。
启示之四:增强针对性,播放内容上把握切入点。一是播放政论性片子,旨在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二是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片子,旨在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殖水平,转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三是播放先进人物片,旨在增强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启示之五:起步较早,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开原市的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整整比我县提前了十年,1989年就开始实行了。他们对这项全新的党员教育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我县电教工作有两点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一是抓农村播放点建设,力度大,信心足,成效明显;二是电教信息工作,走在全市前头。今年要继续做好这两块文章,加强各镇乡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电教工作上一个台阶。
(县委组织部考察组)
(200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