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阿根廷种子检疫情况考察报告
去年以来,美国等地油葵、玉米种子大量引入我国,种子检疫任务艰巨。为全面了解其种子检疫情况,做好进口种子检疫风险分析,应孟山都全球种子公司邀请,4月7日至22日,我们对美国和阿根廷的种子检疫情况进行了考察。期间参观了孟山都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种子研究所、加工厂,孟山都迪卡总部和杜邦先锋总部研究所,拜访了阿根廷动植物检疫局和农业研究所、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及其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并就植物检疫技术问题交换了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美国的种子检疫情况
美国植物检疫行政管理机构是农业部(USDA)下属美国动植物检疫局(APHIS),其植物保护与检疫管理部(PPQ)具体负责起草检疫法律法规,制订方针政策,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放进口许可证和出口检疫证书。
(一)出口种子检疫
出口种子检疫,各州情况不尽相同。在伊利诺伊州,APHIS将检疫工作委托州农业局,设一名专职检疫人员,对APHIS负责,具体田间检疫由中介组织州作物改良中心(ICIA)完成,并出具检疫报告(如遇特殊问题,也请州立大学专家进行病虫害分析),州农业局专职检疫员根据ICIA或大学的检疫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夏威夷,APHIS委托州立大学实施田检工作,由APHIS根据田检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印第安娜州,APHIS委托州立大学,依据中介组织田检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其他一些州,APHIS委托州农业局直接负责田间检疫工作,并签发出口检疫证书。
在伊利诺伊州,ICIA为种子公司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出具种子质量证书,二是出具田间检疫报告。当种子公司向州农业局申请出口检疫时,州农业局委托ICIA依据进口国检疫要求实施田检,如种子公司未申报进口国检疫要求,ICIA则要对所有病虫害进行调查。田检一般5?次。由于工作量大,除6?名ICIA专职技术员,还外聘70多名临时田检人员参加调查,为保证田检准确性,每年都请检疫专家对临时田检人员培训指导。田检期间,一旦发现问题,将取样送州立大学做病理分析,ICIA和大学的检疫报告均送州农业局和种子公司,作为签发出口检疫证书的依据。
(二)进口种子检疫
1、进口隔离检疫设施与制度
美国十分重视引种隔离检疫设施建设。为广泛收集、引进国际种质资源,确保美国农业和环境安全,本世纪初农业部就在马里兰州建立了引种隔离检疫设施。近两年,为进一步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农业部又在马里兰州新建起装备现代化的“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NPGQC)”(旧的引种隔离检疫设施被关闭),专门负责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各地抽样送检样品的病理分析和杂草检疫,禁止进口的种用植物的隔离检疫等。此外,APHIS还指定5所州立大学承担隔离检疫试种任务,其中加州州立大学负责柑桔、纽约州、密苏里州和加州州立大学负责葡萄、华盛顿州立大学负责果树的隔离检疫任务。对于特殊病虫害,APHIS还委托其他州立大学进行其隔离检疫。
2、普通种子进口检疫程序
一般种子进口检疫程序主要是:进口许可、确定货物、去掉土壤、进境前检疫、进境前处理、限制使用、限制目的地、进境后检测及对病虫害的检测等。进口检疫审批主要基于风险分析,一般没有数量限制。APHIS要求进口种子的公司在其全封闭的温室内进行冬季隔离试种。期间,由APHIS或州农业局检疫人员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地进行处理。
3、特别限制种苗进口检疫程序
对于特别限制性种苗,如禁止进口的种子,必须由马里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隔离检疫试种。当进口商申请进口需隔离检疫的种苗时,当地检疫部门发给进口商一个标签,其上注明进口货物是植物性的,需要检疫,并要求由指定的机构进行。进口商将标签发至出口国,由出口国检疫部门按照标签上的要求检疫出证。进口商获得引进许可后方可进口,并将标签及出口国的检疫出证送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进行隔离检疫试种,一般试种一年,果树类试种两年。如无问题,予以放行。美国对杂草检疫很严格,为了提高检疫效率,APHIS租有专用传输线路,口岸检疫人员可随时将货物中检出的杂草种子用电子显微镜拍成数码像片,通过INTER网在几分钟内从口岸传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可立即判断是否属于检疫性杂草。
(三)关于美国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19世纪末,美国伊利诺伊和纽约州首先报道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发生危害,在甜玉米上引起20?00%的损失。由于当地存在传播虫媒玉米叶甲,致使该病成为美国玉米产区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只要玉米叶甲能越冬的地方,一旦且暖冬,翌年病害发生就比较严重。本世纪以来,美国主要通过防治当地传播虫媒玉米叶甲成功地控制了该病为害。
一般认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国际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子带菌。因此,许多国家禁止从美国进口玉米种子。为此,美国作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和检测手段提高,以依阿华大学McGee教授为首的专家应用酶联检测方法,检测了近20吨的玉米种子样品,种子带菌检出率极低,由此得出种子不能传病的结论,并认为该病传播主要通过玉米叶甲,在无玉米叶甲分布的地方不会发生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目前,美国种子贸易协会希望由McGee教授等专家,与中国检疫专家合作,依照FAO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技术角度对美国玉米种子进口到中国进行风险分析。
二、阿根廷的种子检疫情况
(一)种子生产情况
阿根廷是一个自由贸易国家,农业以玉米、油葵、小麦、大豆和高粱生产为主,1998年起粮食产量6150万吨,其中出口占60%,玉米、大豆主要出口到巴西,油葵主要出口到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地。阿根廷的食用油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为此,阿根廷的种子生产发展较快,孟山都迪卡、杜邦先锋及瑞士诺华等种子公司均在阿根廷设有分公司。目前,迪卡的品种在阿根廷种子市场占有34%的份额。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广泛用到其品种选育过程中,转基因品种已开始大面积推广,1999年,预计其种植的大都品种中有75%是转基因品种。
(二)油葵种子生产情况
目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油葵G101是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Anibal博士培育的高产双低品种,现已在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提高制种产量,迪卡公司不断改进其制种栽培技术,选择新的制种基地,制种产量已由6年前23公斤/亩提高到95公斤/亩。同时该公司严格控制种子质量,从选地、隔离到去杂、田间纯度检测等均采取严格措施。对于出口种子,按照ISTA标准进行种子质量检验,此外,还进行芽势检测,以确保种子质量。
阿根廷迪卡公司介绍,阿根廷油葵生产上,主要有菌核病、黄萎病、红袖病、褐斑病、白锈病和霜霉病发生。该公司已培育出抗菌核病、红袖病和霜霉病的转基因品种G101B,已投放市场。
(三)种子检疫情况
阿根廷的植物检疫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健康检疫局(SENASA)负责。内设植物检疫、植物保护和国内监测部。植物检疫部主要负责制定检疫法规、政策,与国外检疫部门进行谈判;植物保护部主要负责检疫法规、政策的执行,对进出口种子实施检疫;国内监测部主要负责国内疫情的监测工作。SENASA共有工作人员3500人,其中,在40个口岸和边境站工作的有400人,其余分布在全国23个省的植物检疫部门,对于农业重点省下设县一级植物检疫机构。此外,SENASA还建有独立的实验室,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检疫性病虫害进行检测分析,并出具检测报告。
对于进口种子,SENASA根据其风险分析报告进行检疫审批,主要依据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要求,首先对原产国的有害生物情况进行分析;其次是判断有害生物是否可以随种子传入境内,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小;三是根据分析结果,对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虽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进口种子,出具进口检疫许可证。对于已许可进口,但在口岸发现疫情的,或禁止进口,或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对于出口种子,SENASA按照进口国的检疫要求,根据制种田的田间检疫结果,签发出口种子检疫证书。
三、考察体会及建议
(一)我国急需加强检疫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考察,我们感到美国、阿根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特别是美国,不仅拥有先进的检疫装备,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根据新情况不断完善的检疫数据库,对任何国家各种作物的病虫发生分布情况和检疫要求等均有记载,并对新发生病虫都能及时分析。与之相比,我国目前的检疫基础性工作显得十分薄弱:一是对目前我国境内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家底不清或不太清楚;二是对其他国家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发生情况掌握不够;三是缺乏对国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从而很大程度制约了检疫工作的发展。随着我国复关临近,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不断放开,检疫任务更加艰巨,为了科学、准确、及时对有害生物作出判断,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检疫工作的领导和财政支持,加快国内外检疫性病虫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加强对检疫性病虫害的风险分析,建立“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系统”,为宏观决策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快检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
在硬件上,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搞得很好,有一套先进的检疫设备、现代化的检疫隔离试种设施和能与其检疫工作相配套、高效快捷的传输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新发现的病虫害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而目前我国的检疫审批工作还是手工操作,信息传递还是通过电话、信件,缺乏引种检疫隔离试种设施,检验手段落后,极不适应进口种子逐年增加的需要。为此,急需加强检疫隔离设施的基本建设,建议部里尽早启动植保工程中引种检疫隔离设施建设项目。
(三)理顺检疫体系
美国的检疫体系建设比较完善,APHIS植物检疫人员共有3000人,其中包括口岸植检人员、联邦检疫行政管理人员、每州特聘一名植检人员和检疫研究单位科研人员。APHIS只负责管理和基础性研究,其运转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大量的田间检疫工作委托中介组织和大学完成,其检疫费用依靠有偿服务。应该说,美国这套检疫体系是精干、高效的,很值得我们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借鉴美国的经验,理顺检疫体系。
(四)对基因工程材料引进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作物品种选育中,在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获得成功。这些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在全球的推广面积已从1996年的190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5.5亿亩,特别是在拉美和日本等国大面积推广,其中美国1998年大豆转基因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1.4亿亩,占全美大豆播种面积的25%。根据孟山都公司介绍,该公司第一代转基因品种选育目标是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使农民受益,其第二代转基因品种选育目标为高蛋白、高维他命含量,使消费者受益。
尽管欧盟等国家目前极力反对转基因品种,但可看出,转基因技术应用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美国的研究者和公司把获得未来成功放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产品,为了改进美国农业的质量,许多公司和研究者需要引进基因工程植物材料,但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由APHIS
生物技术、生物和环境保护部(BBEP)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分析,确证基因材料对美国农业和自然资源不构成威胁后,才出具进口许可。目前,我国虽已育成转基因品种,但其性状表现较美国的转基因品种还有一定距离,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还很不够。而且我国尚缺乏对转基因品种安全性的测试手段。因此,有必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与投入,建立健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口许可制度。
去年以来,美国等地油葵、玉米种子大量引入我国,种子检疫任务艰巨。为全面了解其种子检疫情况,做好进口种子检疫风险分析,应孟山都全球种子公司邀请,4月7日至22日,我们对美国和阿根廷的种子检疫情况进行了考察。期间参观了孟山都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种子研究所、加工厂,孟山都迪卡总部和杜邦先锋总部研究所,拜访了阿根廷动植物检疫局和农业研究所、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及其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并就植物检疫技术问题交换了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一、美国的种子检疫情况
美国植物检疫行政管理机构是农业部(USDA)下属美国动植物检疫局(APHIS),其植物保护与检疫管理部(PPQ)具体负责起草检疫法律法规,制订方针政策,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放进口许可证和出口检疫证书。
(一)出口种子检疫
出口种子检疫,各州情况不尽相同。在伊利诺伊州,APHIS将检疫工作委托州农业局,设一名专职检疫人员,对APHIS负责,具体田间检疫由中介组织州作物改良中心(ICIA)完成,并出具检疫报告(如遇特殊问题,也请州立大学专家进行病虫害分析),州农业局专职检疫员根据ICIA或大学的检疫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夏威夷,APHIS委托州立大学实施田检工作,由APHIS根据田检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印第安娜州,APHIS委托州立大学,依据中介组织田检报告,签发出口检疫证书;在其他一些州,APHIS委托州农业局直接负责田间检疫工作,并签发出口检疫证书。
在伊利诺伊州,ICIA为种子公司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出具种子质量证书,二是出具田间检疫报告。当种子公司向州农业局申请出口检疫时,州农业局委托ICIA依据进口国检疫要求实施田检,如种子公司未申报进口国检疫要求,ICIA则要对所有病虫害进行调查。田检一般5?次。由于工作量大,除6?名ICIA专职技术员,还外聘70多名临时田检人员参加调查,为保证田检准确性,每年都请检疫专家对临时田检人员培训指导。田检期间,一旦发现问题,将取样送州立大学做病理分析,ICIA和大学的检疫报告均送州农业局和种子公司,作为签发出口检疫证书的依据。
(二)进口种子检疫
1、进口隔离检疫设施与制度
美国十分重视引种隔离检疫设施建设。为广泛收集、引进国际种质资源,确保美国农业和环境安全,本世纪初农业部就在马里兰州建立了引种隔离检疫设施。近两年,为进一步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农业部又在马里兰州新建起装备现代化的“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NPGQC)”(旧的引种隔离检疫设施被关闭),专门负责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各地抽样送检样品的病理分析和杂草检疫,禁止进口的种用植物的隔离检疫等。此外,APHIS还指定5所州立大学承担隔离检疫试种任务,其中加州州立大学负责柑桔、纽约州、密苏里州和加州州立大学负责葡萄、华盛顿州立大学负责果树的隔离检疫任务。对于特殊病虫害,APHIS还委托其他州立大学进行其隔离检疫。
2、普通种子进口检疫程序
一般种子进口检疫程序主要是:进口许可、确定货物、去掉土壤、进境前检疫、进境前处理、限制使用、限制目的地、进境后检测及对病虫害的检测等。进口检疫审批主要基于风险分析,一般没有数量限制。APHIS要求进口种子的公司在其全封闭的温室内进行冬季隔离试种。期间,由APHIS或州农业局检疫人员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地进行处理。
3、特别限制种苗进口检疫程序
对于特别限制性种苗,如禁止进口的种子,必须由马里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隔离检疫试种。当进口商申请进口需隔离检疫的种苗时,当地检疫部门发给进口商一个标签,其上注明进口货物是植物性的,需要检疫,并要求由指定的机构进行。进口商将标签发至出口国,由出口国检疫部门按照标签上的要求检疫出证。进口商获得引进许可后方可进口,并将标签及出口国的检疫出证送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进行隔离检疫试种,一般试种一年,果树类试种两年。如无问题,予以放行。美国对杂草检疫很严格,为了提高检疫效率,APHIS租有专用传输线路,口岸检疫人员可随时将货物中检出的杂草种子用电子显微镜拍成数码像片,通过INTER网在几分钟内从口岸传到国家植物种质隔离检疫中心,可立即判断是否属于检疫性杂草。
(三)关于美国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19世纪末,美国伊利诺伊和纽约州首先报道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发生危害,在甜玉米上引起20?00%的损失。由于当地存在传播虫媒玉米叶甲,致使该病成为美国玉米产区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只要玉米叶甲能越冬的地方,一旦且暖冬,翌年病害发生就比较严重。本世纪以来,美国主要通过防治当地传播虫媒玉米叶甲成功地控制了该病为害。
一般认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国际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子带菌。因此,许多国家禁止从美国进口玉米种子。为此,美国作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和检测手段提高,以依阿华大学McGee教授为首的专家应用酶联检测方法,检测了近20吨的玉米种子样品,种子带菌检出率极低,由此得出种子不能传病的结论,并认为该病传播主要通过玉米叶甲,在无玉米叶甲分布的地方不会发生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目前,美国种子贸易协会希望由McGee教授等专家,与中国检疫专家合作,依照FAO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技术角度对美国玉米种子进口到中国进行风险分析。
二、阿根廷的种子检疫情况
(一)种子生产情况
阿根廷是一个自由贸易国家,农业以玉米、油葵、小麦、大豆和高粱生产为主,1998年起粮食产量6150万吨,其中出口占60%,玉米、大豆主要出口到巴西,油葵主要出口到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地。阿根廷的食用油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为此,阿根廷的种子生产发展较快,孟山都迪卡、杜邦先锋及瑞士诺华等种子公司均在阿根廷设有分公司。目前,迪卡的品种在阿根廷种子市场占有34%的份额。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广泛用到其品种选育过程中,转基因品种已开始大面积推广,1999年,预计其种植的大都品种中有75%是转基因品种。
(二)油葵种子生产情况
目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油葵G101是迪卡阿根廷分公司的Anibal博士培育的高产双低品种,现已在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提高制种产量,迪卡公司不断改进其制种栽培技术,选择新的制种基地,制种产量已由6年前23公斤/亩提高到95公斤/亩。同时该公司严格控制种子质量,从选地、隔离到去杂、田间纯度检测等均采取严格措施。对于出口种子,按照ISTA标准进行种子质量检验,此外,还进行芽势检测,以确保种子质量。
阿根廷迪卡公司介绍,阿根廷油葵生产上,主要有菌核病、黄萎病、红袖病、褐斑病、白锈病和霜霉病发生。该公司已培育出抗菌核病、红袖病和霜霉病的转基因品种G101B,已投放市场。
(三)种子检疫情况
阿根廷的植物检疫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健康检疫局(SENASA)负责。内设植物检疫、植物保护和国内监测部。植物检疫部主要负责制定检疫法规、政策,与国外检疫部门进行谈判;植物保护部主要负责检疫法规、政策的执行,对进出口种子实施检疫;国内监测部主要负责国内疫情的监测工作。SENASA共有工作人员3500人,其中,在40个口岸和边境站工作的有400人,其余分布在全国23个省的植物检疫部门,对于农业重点省下设县一级植物检疫机构。此外,SENASA还建有独立的实验室,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检疫性病虫害进行检测分析,并出具检测报告。
对于进口种子,SENASA根据其风险分析报告进行检疫审批,主要依据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要求,首先对原产国的有害生物情况进行分析;其次是判断有害生物是否可以随种子传入境内,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小;三是根据分析结果,对于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虽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进口种子,出具进口检疫许可证。对于已许可进口,但在口岸发现疫情的,或禁止进口,或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对于出口种子,SENASA按照进口国的检疫要求,根据制种田的田间检疫结果,签发出口种子检疫证书。
三、考察体会及建议
(一)我国急需加强检疫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考察,我们感到美国、阿根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特别是美国,不仅拥有先进的检疫装备,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根据新情况不断完善的检疫数据库,对任何国家各种作物的病虫发生分布情况和检疫要求等均有记载,并对新发生病虫都能及时分析。与之相比,我国目前的检疫基础性工作显得十分薄弱:一是对目前我国境内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家底不清或不太清楚;二是对其他国家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发生情况掌握不够;三是缺乏对国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从而很大程度制约了检疫工作的发展。随着我国复关临近,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不断放开,检疫任务更加艰巨,为了科学、准确、及时对有害生物作出判断,最大限度降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检疫工作的领导和财政支持,加快国内外检疫性病虫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加强对检疫性病虫害的风险分析,建立“中国农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系统”,为宏观决策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快检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
在硬件上,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搞得很好,有一套先进的检疫设备、现代化的检疫隔离试种设施和能与其检疫工作相配套、高效快捷的传输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新发现的病虫害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而目前我国的检疫审批工作还是手工操作,信息传递还是通过电话、信件,缺乏引种检疫隔离试种设施,检验手段落后,极不适应进口种子逐年增加的需要。为此,急需加强检疫隔离设施的基本建设,建议部里尽早启动植保工程中引种检疫隔离设施建设项目。
(三)理顺检疫体系
美国的检疫体系建设比较完善,APHIS植物检疫人员共有3000人,其中包括口岸植检人员、联邦检疫行政管理人员、每州特聘一名植检人员和检疫研究单位科研人员。APHIS只负责管理和基础性研究,其运转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大量的田间检疫工作委托中介组织和大学完成,其检疫费用依靠有偿服务。应该说,美国这套检疫体系是精干、高效的,很值得我们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借鉴美国的经验,理顺检疫体系。
(四)对基因工程材料引进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作物品种选育中,在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获得成功。这些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在全球的推广面积已从1996年的190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5.5亿亩,特别是在拉美和日本等国大面积推广,其中美国1998年大豆转基因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1.4亿亩,占全美大豆播种面积的25%。根据孟山都公司介绍,该公司第一代转基因品种选育目标是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使农民受益,其第二代转基因品种选育目标为高蛋白、高维他命含量,使消费者受益。
尽管欧盟等国家目前极力反对转基因品种,但可看出,转基因技术应用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美国的研究者和公司把获得未来成功放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产品,为了改进美国农业的质量,许多公司和研究者需要引进基因工程植物材料,但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由APHIS
生物技术、生物和环境保护部(BBEP)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分析,确证基因材料对美国农业和自然资源不构成威胁后,才出具进口许可。目前,我国虽已育成转基因品种,但其性状表现较美国的转基因品种还有一定距离,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还很不够。而且我国尚缺乏对转基因品种安全性的测试手段。因此,有必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与投入,建立健全基因工程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口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