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渝西学院参观考察报告
一、 前言
在我国,只有教育部组织的各类评估来对高等教育质量作一定的监督与测量,且仅仅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尚无对过程予以监控的有效措施,这也是ISO9000标准引起众多教育界学者关注的原因之一。重庆渝西学院将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与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相结合,制定高校教学质量体系,单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直接应用于高校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并于04年4月获得了国家公办第一个通过“三标一体”的认证。 “三标一体” 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强调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为主,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重依据,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突出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开放性和通用性。我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参观考察团一行9人,于2005年3月16~21日远赴重庆,对重庆渝西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访问。这次考察活动由于院领导重视,行前又做了充分准备(备忘录等),加之重庆渝西学院的热情接待,精心安排,介绍的内容具体且翔实,各主控部门积极配合,使访问团全体成员收获颇丰。换句话说这次考察是一次成功的“洗脑”过程。大家一致表示对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信心。这次的考察活动同时还增进了两院的友谊,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加强交流和咨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这次的考察工作客观公正地说取得了圆满成功,甚至超出了期望值。
二、行程简介
3月16日早晨6点,从南昌火车站乘K336次列车出发,历经26小时的列车运行,17日早上8点到达了重庆火车站。下午一点多我们才风尘仆仆到达渝西学院。下午2点半,学院刘定云副书记(正院级),也是渝西学院ISO9001:2000、ISO14000:1996、GB/T28001:2001三标一体的管理代表(简称管代)给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是惯标办刘主任介绍和解答提问。谈话一直进行到下五5:30,仍然觉得意犹未尽。18日早上8点,渝西学院派出了多数是主控部门的中层干部(简称中干),对口接待。我们每一位都使出浑身解数,获得了各部门的宝贵资料。20日上午乘坐K334次列车返程。历时28小时。辛苦自不待言,但感觉不虚于此行。
三、 动机、过程、体会、经验
(一)、 实施“三标一体”的动机
2001年5月,教育部批准原重庆师专和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渝西学院(本科)。党委书记兼校长牟延林是哈工大经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是“产品与顾客”,对ISO质量管理体系颇有研究。是学院实施“三标一体”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说当时最直接的考虑是为了合校的需要。 “最大的矛盾大于,一个学校的标准,很难得到来自另一学校的教职工的认可”;学院07年需要通过本科评估;学院的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很小等等矛盾交织一起。如何解决当务之急?如何顺利通过评估,又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评估?如何把学校做大做强?如何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否有一种方法能成为高校新的办学思路?如此种种,最终使渝西学院选择了“三标一体”。
(二)、过程
1、标准的宣贯与体系策划阶段(2003年8月11—20日)。
2、文件编写与初始评审(2003年8月21日—9月15日)。
3、内审员培训(2003年11月5—9日)。
4、第一、二次内部审核(2003年11月10日—12月30日)。
5、集中文件评审(2004年2月5日—3月5日)。
6、模拟审核(2004年3月11—19日)。
(三)、 体会
1、对本校的“产品”和“顾客”识别清楚、准确。
2、因素识别比较充分,依法治校心中有数。
3、过程识别基本准确,过程网络基本建立。
4、管理方针得到公认,目标指标具体可行。
5、体系文件符合标准要求,基本联系学校实际。
6、不合格项的数量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数据分析和监测结果证实过程和产品具有良好的符合性。
8、体系意识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普遍增强。
(四)、 经验
1、理解标准是基础,找到结合点是关键
2、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机构是保证,全员参与是核心
3、制度建设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是目标
4、绩效考核是杠杆,目标管理是重点
5、人才资源为第一,带好队伍促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
ISO9000标准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在国内掀起热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不令人思考。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控制与保证除了行政干预以外,再无其他手段,从机制上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更缺少公正性评价。ISO9000标准认证是第三方认证,有一定的客观公正性,这种监督与评价的形式正符合人们的设想,于是很多学校便寄希望于通过ISO9000认证后,可以向外界宣称自己的质量是经得起考查的,是客观的而不是自我认为的。二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到大众的转轨时期,扩招给大学教育质量所造成的冲击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和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又暂时没有比ISO9000标准更合适的选择。三是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所以借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扩大了一倍,正在完成从精英到大众的跨越,有的城市甚至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着名学者潘懋元教授的分析,高等教育质量在当前主要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受教育者的数量大量增加,这会不会导致质量下降?任何大的跨越,随之而来的是平衡的打破,在扩招所引起的诸多不平衡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实践和理论证明,高校是可以通过贯彻实施
ISO9000族标准来改进质量和提高业绩的。2000版ISO9000族标准是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其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处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首。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组织在思想观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中,都要从这项基本原则出发。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的是: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组织存在的价值。对高校组织而言,应准确领悟这一原则的深刻内涵及其必要性,并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去。只有通过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才能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服务,来保证教育质量,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分院下一步工作是积极准备通过认证,实施教育品牌战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使我院不断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步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也发生变化。在精英教育时代,质量是指符合人才培养指标的程度,质量标准是“技术指标”。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满足教育需求主体明确或潜在的需求的程度。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才是高等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由高校自身转向了顾客(学生、政府和社会)。如果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没有被“购买和消费”,最终只能是“合格的滞销品”。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目测阶段,有待于更多的质量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要建立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与体系,赶上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将ISO9000标准引入高校的研究,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在呼唤中国教育评估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呼唤独立于政府部门的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诞生。
一、 前言
在我国,只有教育部组织的各类评估来对高等教育质量作一定的监督与测量,且仅仅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尚无对过程予以监控的有效措施,这也是ISO9000标准引起众多教育界学者关注的原因之一。重庆渝西学院将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与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相结合,制定高校教学质量体系,单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直接应用于高校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并于04年4月获得了国家公办第一个通过“三标一体”的认证。 “三标一体” 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强调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为主,具有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重依据,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突出全面、全员、全程管理;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开放性和通用性。我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参观考察团一行9人,于2005年3月16~21日远赴重庆,对重庆渝西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访问。这次考察活动由于院领导重视,行前又做了充分准备(备忘录等),加之重庆渝西学院的热情接待,精心安排,介绍的内容具体且翔实,各主控部门积极配合,使访问团全体成员收获颇丰。换句话说这次考察是一次成功的“洗脑”过程。大家一致表示对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信心。这次的考察活动同时还增进了两院的友谊,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加强交流和咨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这次的考察工作客观公正地说取得了圆满成功,甚至超出了期望值。
二、行程简介
3月16日早晨6点,从南昌火车站乘K336次列车出发,历经26小时的列车运行,17日早上8点到达了重庆火车站。下午一点多我们才风尘仆仆到达渝西学院。下午2点半,学院刘定云副书记(正院级),也是渝西学院ISO9001:2000、ISO14000:1996、GB/T28001:2001三标一体的管理代表(简称管代)给我们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是惯标办刘主任介绍和解答提问。谈话一直进行到下五5:30,仍然觉得意犹未尽。18日早上8点,渝西学院派出了多数是主控部门的中层干部(简称中干),对口接待。我们每一位都使出浑身解数,获得了各部门的宝贵资料。20日上午乘坐K334次列车返程。历时28小时。辛苦自不待言,但感觉不虚于此行。
三、 动机、过程、体会、经验
(一)、 实施“三标一体”的动机
2001年5月,教育部批准原重庆师专和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渝西学院(本科)。党委书记兼校长牟延林是哈工大经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是“产品与顾客”,对ISO质量管理体系颇有研究。是学院实施“三标一体”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说当时最直接的考虑是为了合校的需要。 “最大的矛盾大于,一个学校的标准,很难得到来自另一学校的教职工的认可”;学院07年需要通过本科评估;学院的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很小等等矛盾交织一起。如何解决当务之急?如何顺利通过评估,又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评估?如何把学校做大做强?如何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否有一种方法能成为高校新的办学思路?如此种种,最终使渝西学院选择了“三标一体”。
(二)、过程
1、标准的宣贯与体系策划阶段(2003年8月11—20日)。
2、文件编写与初始评审(2003年8月21日—9月15日)。
3、内审员培训(2003年11月5—9日)。
4、第一、二次内部审核(2003年11月10日—12月30日)。
5、集中文件评审(2004年2月5日—3月5日)。
6、模拟审核(2004年3月11—19日)。
(三)、 体会
1、对本校的“产品”和“顾客”识别清楚、准确。
2、因素识别比较充分,依法治校心中有数。
3、过程识别基本准确,过程网络基本建立。
4、管理方针得到公认,目标指标具体可行。
5、体系文件符合标准要求,基本联系学校实际。
6、不合格项的数量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数据分析和监测结果证实过程和产品具有良好的符合性。
8、体系意识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普遍增强。
(四)、 经验
1、理解标准是基础,找到结合点是关键
2、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机构是保证,全员参与是核心
3、制度建设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是目标
4、绩效考核是杠杆,目标管理是重点
5、人才资源为第一,带好队伍促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
ISO9000标准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在国内掀起热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不令人思考。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控制与保证除了行政干预以外,再无其他手段,从机制上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更缺少公正性评价。ISO9000标准认证是第三方认证,有一定的客观公正性,这种监督与评价的形式正符合人们的设想,于是很多学校便寄希望于通过ISO9000认证后,可以向外界宣称自己的质量是经得起考查的,是客观的而不是自我认为的。二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到大众的转轨时期,扩招给大学教育质量所造成的冲击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和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又暂时没有比ISO9000标准更合适的选择。三是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所以借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扩大了一倍,正在完成从精英到大众的跨越,有的城市甚至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着名学者潘懋元教授的分析,高等教育质量在当前主要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受教育者的数量大量增加,这会不会导致质量下降?任何大的跨越,随之而来的是平衡的打破,在扩招所引起的诸多不平衡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实践和理论证明,高校是可以通过贯彻实施
ISO9000族标准来改进质量和提高业绩的。2000版ISO9000族标准是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其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处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首。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组织在思想观念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中,都要从这项基本原则出发。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的是: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组织存在的价值。对高校组织而言,应准确领悟这一原则的深刻内涵及其必要性,并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去。只有通过严格管理程序,强化过程管理,才能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服务,来保证教育质量,使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分院下一步工作是积极准备通过认证,实施教育品牌战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使我院不断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步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也发生变化。在精英教育时代,质量是指符合人才培养指标的程度,质量标准是“技术指标”。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满足教育需求主体明确或潜在的需求的程度。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才是高等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由高校自身转向了顾客(学生、政府和社会)。如果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没有被“购买和消费”,最终只能是“合格的滞销品”。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目测阶段,有待于更多的质量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要建立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与体系,赶上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将ISO9000标准引入高校的研究,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在呼唤中国教育评估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呼唤独立于政府部门的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