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面貌,也是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
本班学生成分较复杂,来自全县各乡镇。基础参差不起,更有是五年制和六年制的学生的组合,使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他们聪明伶俐、思想活跃、具有同情心、善良、乐于助人。多数同学都有可塑性,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
2、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本班同学为刚刚入校的新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出现断层现象,汉语拼音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机械性的记忆较好,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虽然学习的目的不够端正,为升学而学习也是不错的。语文的学习成绩整体一般,多数学生学习能较为主动,但不够灵活,对语文的学习仍然存在惯性的思维,依赖老师较强,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语文的态度还比较端正,我充满了信心教好每一个孩子。
三、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九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0篇。精读课文17篇,略讲课文13篇,选读课文5篇。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在35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12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有表现领袖风范和科学家顽强拼搏精神的《争画》《向命运挑战》,描绘祖国山川壮美的《阿里山的云雾》《索溪峪的“野”》,介绍科技新成就、探索宇宙奥秘、呼吁维护生态平衡的《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鹿和狼的故事》,反映家庭亲情的《荔枝》《鲁本的秘密》《小抄写员》,叙述童年趣事的《童年的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等。还第一次安排了两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学奕》《两小儿辩日》。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8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3—4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 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 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略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在第二、六组的课文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每组课文之后有“积累·运用”。由原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积累·运用” 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与“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了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 中安排了“迎国庆,办小报”,第八个“积累·运用” 中安排了“搜集春联,书写春联”,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 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35个,其中要求会认会写的145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90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并在课后的横线条中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5个生字,其中145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的90个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不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同时使学生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能够在口头上或书面语中运用所学的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复习对助词、副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进一步提高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
4、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读后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一些表达方法。交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
5、进一步进行听说训练,表达要清楚有条里。
6、努力做到依托教材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7、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8、开好口语交际课。进一步进行听说训练,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9、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做到体现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力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和环境。
4、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5、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本册的精读课文,仍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课后“思考·练习” 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当前阅读教学的状况看,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克服这种弊端,坚持多读少讲,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三)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并联系本组课文的学习和自己的读写实际,想想从例话中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 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读读背背” 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成诵就行,在理解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练习时,教师不要作具体的讲解。学生如果提出问题,可作适当的指点。
“阅读”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可酌情进行检查。
“口语交际”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的8次习作训练,有记实作文、想象作文,有缩写和写读后(观后)感,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要求的自由习作。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办小报和搜集、书写春联。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五)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5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找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七、教学课时安排
看图学文 2 课 4 课时
精读课文 15 课 40 课时
略读课文 10 课 10 课时
读写例话 4 篇 4 课时
积累运用 8 个 15 课时
作 文 8 次 18 课时
写 字 15 次 15 课时
选读课文 5篇 5课时
新的学期,新的面貌,也是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
本班学生成分较复杂,来自全县各乡镇。基础参差不起,更有是五年制和六年制的学生的组合,使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但是他们聪明伶俐、思想活跃、具有同情心、善良、乐于助人。多数同学都有可塑性,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
2、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本班同学为刚刚入校的新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出现断层现象,汉语拼音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机械性的记忆较好,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虽然学习的目的不够端正,为升学而学习也是不错的。语文的学习成绩整体一般,多数学生学习能较为主动,但不够灵活,对语文的学习仍然存在惯性的思维,依赖老师较强,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语文的态度还比较端正,我充满了信心教好每一个孩子。
三、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九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本册共有课文30篇。精读课文17篇,略讲课文13篇,选读课文5篇。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在35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12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其中有表现领袖风范和科学家顽强拼搏精神的《争画》《向命运挑战》,描绘祖国山川壮美的《阿里山的云雾》《索溪峪的“野”》,介绍科技新成就、探索宇宙奥秘、呼吁维护生态平衡的《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鹿和狼的故事》,反映家庭亲情的《荔枝》《鲁本的秘密》《小抄写员》,叙述童年趣事的《童年的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等。还第一次安排了两篇短小有趣的文言文《学奕》《两小儿辩日》。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8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3—4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精读课文”前有“预习” 提示。本册的预习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课文后有“思考·练习”。一般每课安排3—4题,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 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结合。
略读课文前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在第二、六组的课文后安排了“读写例话”,分别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则例话,体现了本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重点训练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每组课文之后有“积累·运用”。由原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积累·运用” 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积累·运用”一般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 与“实践活动”。“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安排了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在第一个“积累·运用” 中安排了“迎国庆,办小报”,第八个“积累·运用” 中安排了“搜集春联,书写春联”,这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渠道,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由“导读” 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识字量为235个,其中要求会认会写的145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90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标明。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并在课后的横线条中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5个生字,其中145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的90个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不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同时使学生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能够在口头上或书面语中运用所学的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复习对助词、副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进一步提高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
4、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读后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一些表达方法。交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
5、进一步进行听说训练,表达要清楚有条里。
6、努力做到依托教材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7、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8、开好口语交际课。进一步进行听说训练,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9、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做到体现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力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和环境。
4、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5、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本册的精读课文,仍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课后“思考·练习” 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当前阅读教学的状况看,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克服这种弊端,坚持多读少讲,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三)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提示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并联系本组课文的学习和自己的读写实际,想想从例话中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四)“积累·运用”的教学
“积累·运用” 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读读背背” 中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成诵就行,在理解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练习时,教师不要作具体的讲解。学生如果提出问题,可作适当的指点。
“阅读”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可酌情进行检查。
“口语交际”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的8次习作训练,有记实作文、想象作文,有缩写和写读后(观后)感,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要求的自由习作。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办小报和搜集、书写春联。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五)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5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找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七、教学课时安排
看图学文 2 课 4 课时
精读课文 15 课 40 课时
略读课文 10 课 10 课时
读写例话 4 篇 4 课时
积累运用 8 个 15 课时
作 文 8 次 18 课时
写 字 15 次 15 课时
选读课文 5篇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