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
【汉语拼音】zhì shǒu kě rè
【成语解释】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语出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后亦用“炙手可热”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成语典故】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
魏国公崔铉秉政,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一时俊造,铉所取信。凡有补吏议事,或与之参酌。时人语曰:“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时鲁为刑部侍郎,铉欲引以为相,圣旨授河南尹,不测其事。赴后,上问曰:“郑鲁发后除改,卿还自由否?”铉惊恐,密以此事访于左右,云:“御扆上题此四句。”铉益畏。
【成语注解】
1、魏国公崔铉:字台硕,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初,出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封魏国公。
2、秉政:掌握政权。
3、 郑鲁: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4、杨绍复: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擢进士第,登宏词科,卒于中书舍人。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5、段瓌: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判官职。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6、薛蒙: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7、俊造:有杰出成就者。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一六○.崔元略列传》
【成语出处】
1、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时人语曰:『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源)
2、唐.崔颢〈霍将军〉诗:“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3、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4、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
使用类别 用在“地位显要”的表述上。
【炙手可热造句】
1、当年他在老总跟前真是红到炙手可热,谁敢得罪他?
2、这篇社论竟敢讽刺当今炙手可热的那些政治人物,确实不容易。
3、他现在可是总经理跟前红人,炙手可热得很,你何苦跟他过不去呢?
二、
语义说明 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使用类别 用在“名声显赫”的表述上。
【炙手可热造句】
1、她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名作家,每一部小说都洛阳纸贵。
2、他是刚出炉的影帝,当然炙手可热,各大电影公司争相邀他拍片。
3、她凭着超群的歌艺在歌坛奋斗,现在已经是个炙手可热的红牌歌星了。
4、吴导演把中国功夫带入好莱坞,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近义词】 如日中天,势焰熏天,如日中天
【反义词】 乏人问津
辨似:
形音辨误 炙,烤的意思。不可写作“灸”。
【参考词语】: 热可炙手
【汉语拼音】:rè kě zhì shǒu
【成语解释】:犹“炙手可热”。见“炙手可热”条。
1、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参考词语】: 炙手之势
【汉语拼音】:zhì shǒu zhī shì
【成语解释】:地位尊贵,声威显赫的态势。见“炙手可热”条。
1、宋.刘克庄〈专壑堂记〉:“半山之进也,与群小共国;其退也,炙手之势一寒,翘材之客皆去。”
【参考词语】: 势可炙手
【汉语拼音】:shì kě zhì shǒu
【成语解释】:犹“炙手可热”。见“炙手可热”条。
1、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郑希尹》:“时朱勔用事,势可炙手,士大夫俛节从之者甚多,惟公始终无附意。”
【参考词语】: 炙手而热
【汉语拼音】:zhì shǒu ér rè
【成语解释】:犹“炙手可热”。见“炙手可热”条。
1、《明史.卷二一○.董传策列传》:“嵩(严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干进无耻之徒,附膻逐秽,麇集其门。致士风日偷,官箴日丧。”
【炙手可热的成语故事】
唐代宣宗时,崔铉在朝中担任要职,权势极大。每次当他要做重要决策时,都会找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一同商讨,所以此四人在当时同样也是声名显赫,握有权柄。于是有这样的一段话流传着:“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这段话便是形容郑鲁等人的权势如日中天,赤焰让人觉得好像会烫手一样,若是想顺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们的支持。“炙手可热”就是直接摘自【成语典故】的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亦用来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