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
【汉语拼音】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
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语本《庄子.徐无鬼》。
【成语典故】
《庄子.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成语注解】
1、奚以异乎:有何不同。奚,何、甚么。
2、害马:伤害马的事物,指一切无益于马自然生长的行为。后用来比喻为害大众的人。
【成语出处】
1、《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庚午,中书门下言:『有常任职官谴谪在外者,昨经赦宥,望令归阙,责其后效。』上不许,谓宰相曰:『……今海岛琼崖远处,甚有窜谪之人。郊禋以来,岂不在念?盖此等为行巇崄,若小得其志,即复结朋树党,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2、宋.刘安世《尽言集.卷一三.应诏言事》:“盖此等为行巇崄,若小得志,则复结朋党,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危害大众的人。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为害作乱”的表述上。
【害群之马造句】
1、这位恶徒总是经常打架闹事,真是社会的害群之马。
2、大家都无法容忍这个无恶不作的害群之马继续留在小区内。
3、我们一定要找出公司的害群之马,不能放任他一直挑拨离间。
4、他真是个害群之马,和他一起玩乐的年轻人全迷上了飚车的恶习。
5、必要时,政府应该采取断然措施,伸张公权力,严格处置那些违法乱纪的害群之马。
【害群之马的成语故事】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上也倾向无为而治。在《庄子.徐无鬼》中,写到黄帝要到具茨山见大隗神,前后有六个人帮他驾车、开路,但到了襄城附近还是迷路了,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正巧有个牧马的小孩经过,黄帝赶紧叫住,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他回答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大隗神在哪,他也说知道。黄帝不禁赞叹,这个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处,一定不是个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却不愿多论世事,只想自在地悠游于天地之间。但禁不住黄帝一再地询问,就只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意思是说:治理天下和养马没什么差别,就是除去对马不好的事物而已。黄帝听了非常佩服,叩头拜谢,尊称他为天师。“害马”原指任何会伤害马匹的事物,后来“害群之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为害大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