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驰
【名词解释】
行为不合情理,做事违反正道。语或本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后用“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目标或理想完全相反。△“南辕北辙”
【典故来源】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据《全唐文.卷六七四.白居易》引)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耳而后聪也;宰相之目,待天下之目而后明也;宰相之心识,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启发圣神也。然则下取天下耳目心识,上以为天子聪明神圣者,此宰相之本职也,而为匡辅缉熙宣和之道也。若宰相唯以两耳听之,两目视之,一心思之,则朝廷之得失,岂尽知见乎?必不尽也,而况于天下之得失乎?宰相之耳目得聪明乎?必未也,而况于上以为天子聪明圣神乎?然则天下聪明心识,取之岂无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与不知,行与不行耳。噫!自开元以来,斯道寖衰,鲜能行者。自贞元以来,斯道寖微,鲜能知者。岂惟不知乎?不行乎?又将背古道而驰者也。何也?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颠为心;今则敏行逊言、全身远害而已矣。古者宰相以接士为务,今则不接宾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开閤为名,今则锁其第门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
(2) 开元:唐朝玄宗的年号(西元713~741)。
(3) 寖:通“浸”,渐渐。
(4) 贞元:唐朝德宗的年号(西元785~805)。
【参考资料】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据《柳宗元集.卷二一》引)
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十遗。其后燕文贞以着述之余,攻比兴而莫能极;张曲江以比兴之隙,穷着述而不克备。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背道而驰
【典故说明】
白居易,字乐天,唐下邽人。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宪宗元和年间,撰写《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提出治理方案。本篇是献给当时宰相议论政事的奏状,其中写到:“自玄宗开元以来,宰相听取人民心声的德政已经渐渐衰微,很少人能够做到。从德宗贞元之后,这项美德更是衰微,连知道的人都很少了。此外,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例如:古时候的宰相言行举止都正直不阿,以挽救危亡颠覆的局势为己任,今日的宰相则是行事敏捷,言语谦恭,只求全身而退,远离灾祸。”后来“背道而驰”这句成语也许就是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彼此的目标或理想完全相反。
【书证】
01.《群书治要.卷四五》引汉.仲长统《昌言》:“先古之制休废,时王之政不平。直正不行,诈偽独售,于是世俗同共知节义之难復持也,乃舍正从邪,背道而驰奸。彼独能介然不为,故见贵也。”
02.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一五.归妹卦》:“三说、四动为两体之交,宜乎易合!何以三须、四迟,若是其难合与?岂非四震上往、三泽下降,其连合之处,原背道而驰者乎!”
03.清.黄宗炎《周易寻门余论.卷上》:“陶氏遯身世外,且因符瑞以劝进,遗讥于后世。与吾夫子学《易》可无大过,不亦背道而驰者乎?”
04.清.黄宗炎《图学辩惑》:“《大传》之言阴阳、动静,俱以《易》之为书,奇偶往来象天地之气化,非竟指天地而状貌之也。此先圣后儒背道而驰之大概尔。”
05.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吾性情为词所陶冶,与无情世事,日背道而驰。”
背道而驰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比喻彼此的目标或理想完全相反。
使用类别 用在“正好相反”的表述上。
【造句】
01 这种老是和规定背道而驰的人,令我很头痛。
02 这种政策与人民要求安定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03 我们得看清时代潮流,背道而驰者很容易被淘汰。
04 他们俩虽是兄弟,价值观念却背道而驰,完全不同。
05 这两家公司经营理念根本背道而驰,要怎么谈合作!
06 开创流派的艺术家,大多与潮流背道而驰,自创一格。
07 我看经理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完全背道而驰。
08 他希望能考上好学校,却终日游荡不读书,岂不是背道而驰!
09 面对现实的压力,有时想法和做法不得不背道而驰,真是无奈。
10 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背道而驰,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近义词】 南辕北辙
【参考词语】 背驰于道
【汉语拼音】 bèi chí yú dào
【名词解释】 犹“背道而驰”。见“背道而驰”条。
01.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参考词语】 背车而驰
【汉语拼音】 bèi chē ér chí
【名词解释】 犹“背道而驰”。见“背道而驰”条。
01.宋.叶适《水心别集.卷六.进卷.庄子》:“彼其智不足以知圣人,而不能自蔽其所见,又变于俗而趋于利,故其势不得不背车而驰,则君子哀之可也。”
【参考词语】 背道而行
【汉语拼音】 bèi dào ér xíng
【名词解释】 犹“背道而驰”。见“背道而驰”条。
01.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别集.卷一.应制论.史称安隗素行何如》:“蹈道而行之,谓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谓之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