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
【名词解释】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典故来源】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注解】
(1) 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3) 往:前往拜访。
博古通今
【典故说明】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书证】
01.《晋书.卷三三.石崇传》:“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02.宋.戴复古〈望江南.壶山好〉词:“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03.《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曹)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
04.《醒世恒言.卷一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05.《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可曾见过灵芝、铁树均在残冬开花?”
博古通今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褒义。
使用类别 用在“学识广博”的表述上。
【造句】
01 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
02 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是个博古通今的人。
03 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
04 他的学问渊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
05 老陈博古通今,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让人无法反驳。
06 王老师博古通今,上课时风趣幽默,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07 由于李教授少年时勤奋好学,如今才能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学者。
【近义词】 茹古涵今,博览古今
【反义词】 才疏学浅,不学无术,孤陋寡闻,胸无点墨,浅见寡识,菲才寡学
【参考词语】 博古知今
【汉语拼音】 bó gǔ zhī jīn
【名词解释】 犹“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01.《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源)
02.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近来有一秀才,姓苏名秦,此人博古知今,真乃将相之器。”
【参考词语】 披古通今
【汉语拼音】 pī gǔ tōng jīn
【名词解释】 披,翻阅。“披古通今”犹“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01.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姦理俗。”
【参考词语】 通今博古
【汉语拼音】 tōng jīn bó gǔ
【名词解释】 即“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01.宋.刘克庄〈辞免兼殿讲奏状〉:“朝廷多通今博古之儒。”
02.《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
【参考词语】 透古通今
【汉语拼音】 tòu gǔ tōng jīn
【名词解释】 犹“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01.金.王吉昌〈行香子.木性慈仁〉词:“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
【参考词语】 知今博古
【汉语拼音】 zhī jīn bó gǔ
【名词解释】 犹“博古通今”。见“博古通今”条。
01.元.赵彦晖〈席上咏妓.万种妖嬈套.油葫芦〉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