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惶惶
【汉语拼音】rén xīn huáng huáng
【近义词】:心神不定、惊恐万状、心猿意马
【反义词】:镇定自若、泰然自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又奏曰:‘臣非虑失地,实虑失国也。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贰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异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
【成语解释】惶惶:惊恐不安。人们的内心惊恐不安。形容众人惶恐不安。亦作“人心皇皇”、“人心摇摇”、“众情惶惶”。
【人心惶惶造句】 近时期连日大雨;闹得人心惶惶;惟恐发大水。
【人心惶惶的成语故事】
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周幽王,他是一个昏庸暴虐的国王。西周末期,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王室内部的矛盾也扩大了,褒姒乱政,使得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宫后杀死,周王朝鼎盛时代就此结束,历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称做东周的开始。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中国先秦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开始。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的“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