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
【汉语拼音】chū ěr fǎn ěr
【成语解释】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后用“出尔反尔”比喻人的言行前后反复,自相矛盾。
【成语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成语注解】
1、曾子︰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时鲁国武城(约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曾点之子,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传大学为其所述;又作孝经,以其学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后世尊称为“宗圣”、“曾子”。
2、尔: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汝”、“你”。
3、反:同“返”,还报。
【成语出处】
1、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三.录.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彼以计倾我,我亦以计倾彼,相当耳。出尔反尔,先贤格言,曾见周兴、来俊臣辈终为牖下老乎?”
3、《好逑传.第一一回》:“以按台之重,成就治下一女子婚姻,纵有些差池,恐也无甚大祸。为何老恩台大人,出尔反尔?”
4、《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前日捧读大札,不料玉守残酷如此,实是兄弟之罪,将来总当设法。但目下不敢出尔反尔,似非对君父之道。”
5、《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这个只好你们底下去,同他商量,他肯让自然极好;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6、清.洪楝园《后南柯.第一二出》:“一要赔偿兵费,二要废去旧约。凡贵国所以待敝国的苛例,一一施之于贵国,此之谓出尔反尔。”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
使用类别 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
【出尔反尔造句】
1、你待父母不孝,当心出尔反尔,日后儿女也如此待你。
2、今天这罪是你自惹的,出尔反尔,莫怪别人。
二、
语义说明 比喻人的言行前后反复,自相矛盾。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言语反复”、“前后不一”的表述上。
【出尔反尔造句】
1、做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2、你们如此出尔反尔,我们谈不下去了。
3、你放心,我说了算数,绝不会出尔反尔。
4、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做朋友?
5、人生在世就讲个信字,出尔反尔,难以立信。
6、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实在叫人生气。
7、他说话矛矛盾盾,出尔反尔,真不知结论为何?
8、你才答应,又马上反悔,如此出尔反尔,我们怎么合作?
9、当今世道混乱,笑里藏刀多有人在,更何况是出尔反尔?
10、请你别怪我出尔反尔,实在因为此事过于复杂,我一时考虑得不周全。
【近义词】一报还一报,反复无常,自食其言,言而无信,朝三暮四
【反义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说一不二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出尔反尔”及“反复无常”都有变化不定的意思。
异 “出尔反尔”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反复;“反复无常”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
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 辨似造句
你才答应,又马上反悔,如此出尔反尔,我们怎么合作?
最近天气冷热反复无常,叫人很难穿衣服。
形音辨误
同 “出尔反尔”及“朝三暮四”都有反复不定的意思。
异 “出尔反尔”用于形容言行反复;“朝三暮四”则用于形容人的心意或行为。
出尔反尔 朝三暮四 辨似造句
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作朋友?
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换工作,怎会有成就?
【参考词语】:出乎反乎
【汉语拼音】:chū hū fǎn hū
【成语解释】:犹“出尔反尔”。见“出尔反尔”条。
1、《封神演义.第一一回》:“诏赦已出,众臣皆知,岂有出乎反乎之理?”
2、《太平天国资料.文书.李秀成谕李昭寿》:“诚本主将目不识人,自己爱将,徒教尔行仁,劝尔从善,谁料尔出乎反乎,辜负我一片同仁同义之心矣。”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
据《孟子.梁惠王下》载,春秋时,邹国与鲁国争战,邹国人民皆不愿为国家效死,让邹穆公非常的生气与无奈。孟子告诉他说:“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当他们遭遇饥荒时,官吏们对朝廷隐瞒灾情,任由灾民流离失所,饿倒街头,现在他们当然会用这样的态度回报。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说:『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将会同样的回报在你身上。』若是您从此施行仁政,未来人民一定也会有相对的报答。”后来“出尔反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今则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后反复,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