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
【汉语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
【成语解释】
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语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
【成语典故】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成语注解】
1、魏其:窦婴封号。窦婴(?~公元前131),字王孙,西汉观津人。文帝窦后之侄。武帝时为丞相,尊崇儒术。七国之乱,被景帝封为大将军,乱平,以功封魏其侯,后为营救灌夫,触怒景帝后,弃市而死。
2、沾沾:自得的样子。
3、 多易:轻率。
【成语出处】
1、《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源)
2、宋.陈亮《陈亮集.卷九.论.王珪确论如何》:“吾之所长既已暴白于天下,而犹眷眷于同列之公论,固非沾沾自喜之为也。”
3、宋.黄干〈与张敬父书〉:“小才小慧,殊不足道,稍足以异于流俗,便沾沾自喜,识者视之,政可一笑。”
4、《明史.卷二八七.文苑列传三.皇甫涍》:“汸,字子循,七岁能诗。官工部主事,名动公卿,沾沾自喜,用是贬秩为黄州推官。”
5、《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会提学试,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走伻来邀生饮。”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
使用类别 用在“得意自满”的表述上。
【沾沾自喜造句】
1、得到高分不必沾沾自喜,谦虚才能更进步。
2、我看他为此小事就沾沾自喜,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
3、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4、我们不能因为有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反而应该更加努力精进。
5、你看他被称赞后沾沾自喜的那付得意神色,好像要飞上天去一样。
6、如果我们因为这点小成就便沾沾自喜,那会失去再接再厉的动力。
7、想不到生意才有一点转机,他就沾沾自喜起来,也太不知长进了吧!
8、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他一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就不免沾沾自喜。
9、能成大事者,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他们总是把眼光投向更远大的目标。
10、喜宴上,宾客们频频称赞新娘子美貌大方,他听了心中沾沾自喜,庆幸自己能娶个美娇娘。
辨识
【近义词】 自鸣得意,洋洋自得,洋洋得意,诩诩自得
【反义词】 自轻自贱,垂头丧气
辨似:
形音辨误 沾,沾沾,自得貌。不可写作“粘”。
同 “沾沾自喜”及“自鸣得意”都有自满、得意的意思。
异 “沾沾自喜”侧重于自得、自满的样子;“自鸣得意”侧重于自豪、自夸的表现。
沾沾自喜 自鸣得意 辨似例句
喜宴上,宾客们频频称赞新娘子美貌大方,他听了心中沾沾自喜,庆幸自己能娶个美娇娘。
他的作品不过得了个小奖,就自鸣得意地到处炫耀。
【参考词语】: 沾沾自足
【汉语拼音】:zhān zhān zì zú
【成语解释】:即“沾沾自喜”。见“沾沾自喜”条。
1、宋.吕祖谦《东箂博议.卷一.羽父弒隐公》:“向无隐公之祸迫之,则为义者,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
【沾沾自喜的成语故事】
据《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他喜欢结交四方贤人,在汉景帝初年时担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着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胡里胡涂地说:“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让给我弟弟继承。”窦婴认为汉朝的制度是传子不传弟,于是表示反对,因此,触怒了窦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见。后来,吴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时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诸窦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请窦婴出来当大将军,把吴、楚乱事敉平。之后窦婴受到重用,被封为魏其侯。后来窦婴当了太子栗的老师,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废,窦婴虽然极力谏争,但不被采纳,于是就称病辞官。许多宾客辩士游说他,他就是不出来。后来好不容易听从梁人高遂的说词,才又再出来做官。过了一段时间,宰相桃侯辞官,窦太后想请窦婴来继任,但景帝不赞成,并且说:“窦婴这个人过于自满,总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轻率,不是能重用的人。”于是没有起用他作宰相。后来“沾沾自喜”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