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部集结孔子及其门徒智慧结晶的大书,蕴涵亘古以来不变的生活道理,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小学时,每天上课前,老师都要我们念一段《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琅琅的读书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吵闹声、笑声,偶尔还有纸飞机飞过,在这样的情形下,每天不断重复的念着。那时,我还不懂《论语》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级,老师开始在早修抽空解释《论语》蕴含的道理,每天讲解一小段,而我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人生道理,总觉得需要亲自体会才较能了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学期的课本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其中一篇当时不求甚解的课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 索、体会的文章,现在又有了新的体悟。这时,脑中浮现了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又一句,我现在都了解了。
《论语》不再只是书里的一字一句,对我来说,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说:交朋友时就会想到孔子曾说过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会注意朋友的个性,选择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门时,我会记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好去哪里,几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就这样,我读《论语》,从生活中。
小学时,每天上课前,老师都要我们念一段《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琅琅的读书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吵闹声、笑声,偶尔还有纸飞机飞过,在这样的情形下,每天不断重复的念着。那时,我还不懂《论语》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级,老师开始在早修抽空解释《论语》蕴含的道理,每天讲解一小段,而我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人生道理,总觉得需要亲自体会才较能了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学期的课本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其中一篇当时不求甚解的课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 索、体会的文章,现在又有了新的体悟。这时,脑中浮现了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又一句,我现在都了解了。
《论语》不再只是书里的一字一句,对我来说,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说:交朋友时就会想到孔子曾说过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会注意朋友的个性,选择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门时,我会记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好去哪里,几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就这样,我读《论语》,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