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及注释】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赏析】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及注释】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赏析】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