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句子伤感的句子
导航

打败我们的不是距离,是差距

  打败我们的不是距离,是差距

  文/老丑

  在留学中介上班那会儿,每天中午休息,实习生舒芳都先打一个电话。

  通话时间不长,最长的也不过三五分钟。通话内容不多,反正我听到的,除了“嗯嗯呀呀”,就是寒暄和问候。

  问她打给谁,对方在哪,哪儿的人,她都只浅浅一笑,一句不说。

  几个同龄的,为了表示友好,午餐想叫她一起吃食堂,可总见她打电话,我们也就不好打扰了。

  于是,老同事总在偷偷议论她,说她肯定初恋,不然不能如此腻歪,不和人群。

  过了半年,她顺利转正,中午也就不打电话了。成了正式同事,大家也都不怎么取笑她了,还经常带她一起吃饭。

  2011年前后,微博开始大行其道,瞬间在民间流行起来,每个人都互加好友,也就是后来简称的“互粉”。

  当时领导带头,说要做一张Excel,把每位员工的帐号都列入其中。一时间,每个人都忙活起来,注册帐号,完美内容。

  可最后部门助理统计,只有两个人没有帐号,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舒芳。其实我早有帐号,只是不想公开身份,可舒芳的原因,无从知晓。

  那时微博还没实名制,所以我临时注册了一个马甲,发了几张深夜值班的照片,又附上几句煽情的文字,交了上去。

  无奈之下,舒芳也交了上去,但不是马甲。因为看她第一条微博,是09年1月份就有的,上面写着:也许这样,我们就能更近了,对吗?

  关注以后,从前往后扫了几眼,文字部分验证了她是异地恋没错,而图片部分,不是吃牛排、喝咖啡,就是泡酒吧、游江南,估计是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奢华吧。当时有不少微博等着我去窥探,看了两页,我也没细想。

  可舒芳的微博一公开,同事对她的态度就全转变了。有的开始极尽讨好,有的开始故意躲避,有的则想孤立她,背地里说她纸醉金迷。

  如此反差,反倒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没事的时候,我就特意多翻了两页,从微博上,又找到了她链接微博的博客。

  溜进她的空间,看过她的日志,我才清楚,现实的版本,并非每个人所想。

  舒芳来北京前,是在广西念的大学,上大学前,则是在广西某个县城读的高中。

  她和男友结识,也是在县城,同一间高中。

  和男友早恋,她没敢告诉家里,两个人只是约好,等高考的时候报考同一所大学,至少也要在同一个城市。

  老天不支持早恋,这是她日志里的原话。结果那年,第一志愿,两人分都不够。

  她家没钱,就只好随了第二志愿,一所二流大学,离家不远。男生家里富裕,最终花钱找关系上了预科,虽然还要再读一年,但毕竟还是一流大学,地处上海,一线城市。

  十天半月,两人关系还好,时间久了,问题就出现了。

  电话这边,是舒芳每次都要讨论的吃穿住行;电话那边,则是男友提起的花天酒地,什么泡酒吧开party,什么玩微博觅驴友,什么买单反搞街拍。种种新名词,她都不懂。

  电话这边,她想谈论婚礼婚纱;电话那边,他却经常讨论别人的妹子,膜拜自己的传奇师兄,一年之内换了三次女友。他的婚姻观,她不敢苟同,但她也不敢直说,怕对方嫌弃,说自己没见过什么世面。

  我想,舒芳此时应该是单纯且要强的吧。所以她才那么早就开了微博,写了博客,把自己包装得那么彻底,显得那么老道,甚至不怕别人指点、说笑。

  只是当时,她把这种差距转嫁给距离,心想只要两个人经常聊天、沟通、见面,异地恋也是可以成功的。

  于是她开始拼命攒钱,为了能买张往返上海的火车票,为了买身名牌,使自己在人群之中不那么扎眼,为了不再接受施舍,喝酒、唱K、旅游时可以偶尔抢先一步付钱。

  食堂里5毛钱两个的馒头,3毛钱一两的咸菜,她一周要吃满7天。实在攒不够,她甚至会骗家里,编各种理由说自己要买考研资料,花钱考驾照。

  她说,她开始痛恨贫穷。可越是这样,她就越要假装不在乎,至少不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为了钱财,才跟他交往的。

  咬着牙,大学三年,舒芳总算挺过去了。

  大四开学,正准备给男友打电话,好好跟他商量下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定居何方。某天,男友却赶在她前面打了电话,直接通知她,他已经准备去美国留学了,申请一部分奖学金,剩下的钱家里出。

  舒芳问他,他出国了自己怎么办。

  他随口一句,说那就让她也跟着一起。

  “让我出国,怎么出去,谁来出钱”,舒芳又气又怒,本想一连串回他几句,但话刚到嘴边,就被咽下去了。她觉得,说自己没钱,对方一定会更瞧不起自己。

  “好吧,我再想想办法”,平静地说完这句,她挂下电话,蒙着枕头就哭了。

  也许就在那一刻,她开始隐约意识到,阻碍他们的,并非物理上的距离,而是差距,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原本一个县城出身的两个人,因为家境不同,走出家门以后,各自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将成“海龟”,一个继续土鳖。

  这种差距,让对方成山,自己成埃。

  这种差距,让她只能顺从,把自我押给对方。

  缺钱的年纪,爱总是那么真诚。为了初恋,为了五年的感情,她再次选择了卑微,毕业实习申请去留学公司。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当时舒芳来公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想找些出国留学的办法,学习出国的种种门道,然后想方设法,自己把自己申请出去。

  别的办法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家里太穷了,父母都是老实的工人,每个月工资几千块而已。想来想去,既不违法又能出国的门路,只有这一条了。

  她怕同事发现,怕被老板开除,所以不敢在电脑上聊天,每天都偷偷给男友打电话,安抚对方别抛弃自己,她在想办法。可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谈话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不知道怎样取悦于他。

  自己申请出国,这想法虽然高明,可工作越久知道越多,她越失望。因为即便自己拿到了offer,申请到了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的花销,也是力所不及。一张小小的出国机票,也是上千美刀,更别提什么资料费、中介费、生活费了。就算每天中午不吃不喝,她也攒不出这笔巨款的零头。

  就这样又熬了小半年,直到某天,想清楚一切以后,她提出了分手。

  分手的借口,连舒芳自己也记不清了。

  只记得电话这边,她陈述了一大堆以后,对方就默许了,接着问她还有别的事没有。

  她刚想回答,对方就挂断了电话,连一句“祝你幸福”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收起手机,舒芳说自己没哭,也没喝酒,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工作。

  5年173天,这是两人交往的时间,她当晚写在了博客里。

  她说直到分手最后一刻,两人都没闹过矛盾,也没什么激烈的争吵,只是这些年,两个人渐行渐远了。

  就像两人之间的橡皮筋,已被拉得太紧,超出了弹性系数。

  不是不可以在一起,只是实在捱不住了。

  并不是我们克服不了距离,也不是自己很穷,觉得配不上他,绝对不是;而是无论怎么挣扎、拼尽全力,自己都追不上对方的脚步了。

  当人家家里兜底,可以送他去名牌大学,自己却只能窝在小城的时候。

  当拿着辛苦攒下来的零钱,求同学换成整票儿,他们刨根问底,问你做什么的时候。

  当自己眼睁睁看着这些钱,消失在售票窗口、酒吧柜台,消失在10块钱一瓶矿泉水的旅游景点,还必须强颜欢笑,假装不心疼的时候。

  当自己本打算去他的城市,他却想要出国,措手不及问他自己怎么办,他却冷冷说出“那就一起出去”这几个字的时候。

  当彼此渐行渐远,甚至连对方的背影,都捕捉不到的时候。

  我想,我们终于丢掉了,在一起的那些理由。

  最新的一篇日志,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2000天以前,我遇见他,发现他的一切都那么优秀。

  2000天以后,我离开他,他的一切还像从前一样。

  只是,我再也触不到了。

  原谅我,我实在太累太累。

  原谅我,再也跟不上他的脚步。

  原谅我,曾用稚嫩的、无奈的、卑微的青春,爱过他。

  关掉博客,我又翻了翻她的微博。

  她第一条微博,还是那段文字:也许这样,我们就能更近了,对吗?

  她最后一条微博,是一张非主流的自拍照,背景应该是某间酒吧或者KTV,旁边那个男生,应该是她前男友。

  再看一眼最后一条的时间,2010年12月25日。

  去年的圣诞,距如今,正巧一年。

伤感的句子大全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