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过后的习俗】
赏枫
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牧羊
我国牧羊的风气,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内蒙古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无不广为饲养。
羊奶、羊肉和羊毛,都可供食用或使用。品种好的奶羊,产乳量很大,堪称为贫民的乳牛。国内如山西长子等地,牧羊人一般在秋天杀羊赛神,预祝来年羊群扩大,并将祭品分发给族人。贫困无羊的,可蒸面糕,将其做成羊的形状代替。
斗牛
斗牛之戏,在浙东的义乌、金华等地及广西的猺山都很盛行。猺山每年四月八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以 及十月十日.都必要举行一次斗牛比赛。斗牛之前,先审计全寨民户的财产,分派参加决斗的牛,此后派寨民三人轮流当值,每天喂牛三次并且给牛洗浴。所饲喂的 都是甜酒、粥饭、嫩草等营养丰富的食料。夏天还为牛遮盖帐幕,以免蚊虫叮咬。等到了合适的时间,就和其他村寨约时间决斗。
斗牛时,远近 的男女无不盛装艳抹,集会观战。此日两寨的民众,吹铜号,鸣芦笛,放铁炮,张伞,列旗,簇拥着斗牛进人决斗场,仪式极为庄严。两方互派代表检查牛的全身, 避免牛角尖藏有利刃或其他暗算之物。检查完毕,各自以酒饮牛,然后用树叶遮住牛的眼睛,牵着牛使其头角接近,并迅速拿掉障眼的树叶。两头牛突然相见,怒不 可遏,于是角角相触,进行决斗,威猛异常。观众鼓掌呐喊,声震屋瓦。
不久,角斗胜负便见分晓。有战败而逃的,有战死“沙场”的,也有两 头全都阵亡的。胜者兴高采烈,一时之间,人们纷纷向其道贺,并取来红毡披在牛身上,把银角套在牛角上,用红鬃做彩,红绫结球,系在牛头和尾巴上。炮声震 天,按照入场的仪式送牛回寨,欢歌会饮,庆祝胜利,均以“飞大王”“雷公王”等威武之名来称呼获胜的牛。
浙东的乡民斗牛,每每在迎神赛 会时进行。参与决斗的牛,事先约定,每次大约十多对。斗牛场通常是一块水田,田中积水大约五六寸,因为水田土软,可以保护牛脚。斗牛时,依事先排好的次序 一对对相斗,在两头牛略分胜负的时候,就由一个胆力过人的人把它们分开,以免造成损伤。
角斗的牛,比普通耕牛体型大,毛色极为漂亮.最 著名的如“北山”“白角花旦”“新金银”之类,价值都相当可观。在浙东一带,饲养斗牛的人家,对牛的看护非常小心周到。要派专人伺候,平时喂给它鲜草、糯 米团或者南枣等。到决斗前几天,则另外加料,甚至饮喂人参汤。临到决斗,喂它醇酒,使其振奋精神。
这些牛在一处斗罢之后,就被转卖给别 的地方。买客鸣锣执旗,到卖主家牵牛,牛则披红挂绿,盛装以待,犹如迎娶的新娘。交易既成,双方就结为亲家,俗称卖主为牛亲家,原来饲喂牛的人为牛大舅。 这样,如果牛再次决斗获胜,亲家也同样感到荣耀;如果不幸战败,牛亲家就不敢再上买主的门,觉得丢脸。
斗鹌鹑
鹌鹑是生活在田地、沼泽中的小鸟,雄鸟足高,雌鸟足低,喜欢在田地间或芦苇丛中活动,晚上成群飞出,白天则伏于草丛,在山东最为多见。鹌鹑性喜近人,特别好斗,决斗时抬脚张其,人们多喜蓄养。
饲喂小米的鹌鹑,如果决斗失败了还可以再来;而喂给糜子的鹌鹑,只能决斗一次,如果失败了,就再不愿相斗。
养鹌鹑的方法是,每天喂给小米,如果想让其善斗,应常将其放在手上,拉着它的两脚使之行走。预备一个小布袋,袋口像荷包,但底是平的,有线可以收放,将 鹌鹑放入袋里,时刻都将它带在身旁,绝没有鹌鹑跳跃出来或者憋闷而死的弊端。鹌鹑养熟之后,即使任由它自由行走,也不会飞去。鹌鹑生性怕冷,天气寒冷时应 妥善照料,否则容易冻死。
霜降后斗鹌鹑,在南北方都很盛行。《北京岁华记》中说北方的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用彩绪做平底袋,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清代的蔡铁翁有诗道:“辛苦霜天斗瘦鹤。”
行狩猎
狩猎又叫镜猎,如果仅为娱乐,叫作游猎;如果以打猎为生.则叫作职猎。古代利用田猎活动,来练习骑射.所谓的“搜苗称狩”,都是指借围猎的机会操练检阅,练习武艺。汉代法律中对于捕杀豺虎还有奖励。
北方人射猎,打不同的猎物各有一定的季节,大多在二三月放海东青(古人北方游牧民族崇拜、驯养的猎鹰)打大雁,四五月打糜鹿,八九月打虎豹之类,这样直到年终。
霜降后.树叶落尽,鸟兽不易躲藏,山泽路径也容易辨认。过去,年轻力壮的人,常带着猎具和鹰犬,大举狩猎。林深木茂的地方,不论平原还是山谷,可以圈定 一处,称之为围场。狩猎者人数可多可少,但均分成两翼,由远而近,渐渐通近,叫作合围。猎得的禽兽,回家后给亲友们分享。《禄水亭杂识》引用张未的诗道: “十月北风燕草黄,燕人马饱风力强。虎皮裁鞍雕羽箭,射杀阴山双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