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师节是几月几日,下面是课堂作文网编辑整理的2中国的教师节是几月几日,欢迎查看!
【中国的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017年中国教师节的日期:2017年09月10日 星期日 (丁酉年(鸡年)七月二十)
【中国教师节的习俗】
教师是—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职业,教师是一群严肃而又可爱的人,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你是不是准备了一首诗,一束花,一张精美的贺卡在当天献给我们的最可爱的人呢,不忘师恩,给老师送去一点祝福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中国教师节的典故】
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教师是文化的传授者,而在以文化立国的传统社会,文化不仅仅包括各种具体知识,更是道统的承当以及道德的载体。所以,正如《中庸》所说的“修道之谓教”,尊师其实是尊道,教师其实也是人师。
《荀子•礼论》指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 无君师,恶治?”这段话也同样出现在汉代的《大戴礼记•礼三本》中,成为了儒家经典。这段话的意思是,礼法有三个本原:天地、先祖和君师。天地赋予我们生命,先祖使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而君主和教师则使人类走向了秩序。据余英时先生考证,荀子的这段话可能是“天地君亲师”一语的母本。可以说,教师乃是一种与天地参的伟大存在,也是与君王和先贤同样伟大的立法者,只不过君王先贤是为政治立法,而教师则是为人心立法。也正因为“师”地位的尊崇,所以周代官制里最高的行政长官三公都和“师”有关,如太师、太保、太傅,他们的直接职责乃是教育太子。教育太子意味着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可见“师”同时也是平治天下、体国经野的基石。“师”的崇高地位不仅是中国特色,也是普世价值。柏拉图的《理想国》就非常重视城邦统治者的教育,提出通过分阶培养和层层选拔,培育和发现具有政治家质素的未来君王。所以《尚书•泰誓》说“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这句话说明了“师”既是天的意志,也与君王拥有同样的尊严。上天为了人民的安康,便为人民安排了君王以建立秩序,也为人民安排了老师以规导心灵。虽然天命论的思想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显得荒谬,但其中体现的君师一元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立国的传统和尊师重教的风尚,使得肉身性的国家有了一个精神性的权威,那就是“师”身上承载的“道”。《尚书•洪范》中提出了“八政”的概念,概括了治理国家的各个方面。八政即食(农业)、货(商业)、祭(祭祀)、司空(建设)、司徒(人事)、司寇(律法)、宾(外交)、师(教育)。教师虽然排在最后,但晚清伟大的诗人、思想家龚自珍恰恰认为,排在最后的乃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进的,因为“八政”的顺序恰恰符合“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顺序:食、货只是野蛮的“据乱世”的政治,祀、司空、司徒、司寇乃是较为文明的“升平世”的政治,而宾、师乃是最文明最先进的“太平世”的政治。这是一个“始乎饮食,中乎制作,终乎闻性与天道”的进化序列,当然,后一阶段的一定包含前一阶段的,而前一阶段的未必能包含后一阶段的。毕竟“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师的作用,毕竟还要在吃饱穿暖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挥,但人之所以区别与禽兽,恰恰就在于人类能进步,能超越生存,谋求发展,能不断向上,追求至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存在也是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儒家为主流思想的社会,而孔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万世师表”。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敬,祭孔也成了传统中国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最早祭祀孔子的帝王是汉高祖刘邦,他在打败项羽经过淮南的时候,以太牢(一牛一羊一猪)的档次祭祀孔子。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没有定孔子为一尊,孔子还没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汉高祖祭孔,完全是出于自发的敬佩。直到汉明帝时,才开始了在各级学校祭祀周公、孔子的公共仪式。而鲜卑族北魏孝武帝在改革伊始,便立马赶赴孔子故乡山东曲阜祭祀孔子,表达对汉文化的诚意学习。至唐代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在国子学设立周公庙和孔子庙,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孔子的地位尚不及周公,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废除周公庙,以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孔子开始具有了精神上的至尊地位。后来唐太宗又从历代贤人中间为孔子增加一批配享者,作为共享祭祀的先贤。而唐高宗即位后又恢复了高祖时期的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的地位,这是因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以周为祖,故意通过周公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这一安排不久便被忠于唐室的长孙无忌看破并反对,孔子的“先圣”地位才总算保住。到了宋太宗时代又追谥孔子为“先圣文宣王”,宋真宗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时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时又改成“大成至圣先师”。后世对孔子的称谓“大成至圣先师”即滥觞于此。
现代人称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比喻据说出自斯大林。其实这一称谓也从一个和孔子有关的故事中得到体现。有一个词语“铸颜”,在文言中体现师生关系时经常出现。它来自汉代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铸颜渊矣。’”有一天有人问扬雄:“人可以铸造吗?”扬雄回答道:“孔子铸造了颜回。”注释《法言》的汪荣宝先生解释道:“借令颜渊不学﹐亦常人耳。遇孔子而教之﹐乃庶几于圣人。”如果颜回不学习,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而得到孔子的教育,才成为了道德模范。这就是现代教育学提出的“可塑性”,它的哲学基础乃是哲学家爱尔维修的“人是教育的产物”思想。其实这早已被中国古人意识到。性相近,习相远,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的灵魂一部分来源于天赋,而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其间老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老师对学生有着劝善辟恶的权威性,有着耳提面命的切身性,好的老师的确能铸造高贵的灵魂,而不好的老师也会将未定型的灵魂引向邪路。正因为老师直面未来的灵魂,所以才应该得到至高的尊重,因为无论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个人,灵魂都是其身上最高贵的部分,也是最具决定性的部分。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国家只是“猪的城邦”(《理想国》格劳孔语),而只有高贵的灵魂,才能让人生气勃勃,行止有章,让民族和国家昂扬精进,蹈乎大方。
晚清经学大家俞樾说:“师者,其人有贤德者也。”而我们更耳熟能详的,恐怕还是韩愈《师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管字面上如何定义,老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且应该是道的传承者,德的承载者,贤的实践者,她的责任是培育心性,塑造灵魂,引导未来。所以尊师的同时也是尊道、尊德、尊贤,重教的同时也是重心性、重灵魂、重未来。尊师重教对于国家和民族兹事体大,它既是对传统的体认,也是对当下的安顿,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尊师重教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祝天下教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