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节日六月份世界环境保护日
导航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

2004年第4-5期(总第235期)2004年5月25日 编者按: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活动主题是:“深化创模成果,建设生态杭州”。围绕这一主题,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以下精彩纷呈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 2004年:“六.五”活动丰富多彩 ★绿色环保行 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教育局 协办单位: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四堡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 时间:5月25日至5月29日 参观地点:北线———杭钢绿色工业游、天子岭垃圾填埋场 南线———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 参加人员:1、市教育局组织10个学校的学生;2、各区组织区人大、政协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社区居民;3、登报招募环保志愿者及热心市民代表报名参加。 具体日程安排: 每天上午8:45,4辆大客车160名代表,下午1:15,4辆大客车160名代表在武林广场邮电大楼门口准时发车。 ★召开“六·五”环境新闻通报会 主办单位:杭州市环保局 时间:6月4日上午9:30 地点:市环保局九楼会议室 通报内容:公布2003年杭州环境质量状况等内容 ★6月5日,市长发表“六·五”电视讲话,《杭州日报》刊登市长署名文章。 ★“六·五”世界环境日广场活动 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环保局、上城区政府 协办单位:杭州国土资源局、杭州市计生委、杭州市卫生局、杭州人民广播电台       时间:6月5日上午8:30至10:00 地点:杭州吴山广场 活动内容: 1、市领导讲话; 2、绿色列车命名、杭州第三批环境教育基地命名、授牌; 3、杭州市环保志愿者总队成立,举行成立仪式,并开展环境巡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 4、杭州市环保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启动仪式; 5、环保、国土、计生宣传图板展(环保出30块板报、国土、计生各出10块板报);受理环保国土、计生等方面的咨询和投诉,并发宣传资料; 6、绿色、健康、卫生咨询(杭州市10家绿色医院参加,每家医院出2块宣传图板,安排一个咨询台); 7、机动车尾气监测,新车车内甲苯空气监测; 8、杭州知名画家绘环保(邀请杭州市10名知名画家现场作画,同时邀请30名小画家现场绘画); 9、吴山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播放“我们的家园”杭州创模汇报片和环保公益广告。 ★“六·五”世界环境日大型晚会 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文化局、江干区政府       时间:6月5日晚19:00至20:30 地点:江干区青春广场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3年: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 一齐关心与共同分享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4年:防治沙漠化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创模” 一座城市的选择 自古以来,杭州因富庶与清秀而风靡天下,是历代文人雅客以“天堂”争相咏赞的家园。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古朴钟秀的杭州不曾停止发展的脚步,杭州人冲破“天堂意识”,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录,杭州经济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要留“模范”在天堂 三年前,在180万杭城儿女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我市跨入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行列,一个社会繁荣稳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的城市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不是终身荣誉,三年后的今天杭州即将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的复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杭州市区的面积扩大了将近5倍,杭州的“创模”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想干大事、能干大事的杭州人必然选择前进。当我们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牌匾留在杭州时,也就是把“蓝天、碧水、绿色、清净”的美丽杭州交给367万人民。 杭州市自1998年3月提出“创模”目标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十分重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把“创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考核到位、奖惩落实。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荣获新世纪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6月19日,我市立即召开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原市长仇保兴提出“创模”永远是进行时,要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力度不减,并明确提出要解决十大问题,以巩固提高主城区“创模”成果。同时,市委、市政府在每年“两会”期间都召开了全市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王国平作重要讲话,原市长茅临生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长签订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将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列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的主要内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对巩固深化“创模”工作、迎接“创模”复检和环保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并作专题研究。为确保深化巩固“创模”工作的落到实处,明确职责和任务,我市2001—2004年先后制定了147项、184项、184项、131项主要涉及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声环境整治、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宣传教育等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并把萧山、余杭两个新区的“创模”工作纳入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形式分解下达到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制定了巩固“创模”督查方案、计划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任务的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创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为全面部署迎接“创模”复核工作,2003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杭州生态市建设暨迎接“创模”复检动员大会,王国平书记作了《以确保“创模”复检成功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市打造绿色杭州》为题的动员讲话,明确提出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坚决打赢“创模”复检这一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打响绿色大都市、生态新天堂品牌,为杭州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杭州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迎检准备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创模”复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组、宣传发动组、档案资料组。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始终把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组织实施,都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制定具体细致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了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 当好宣教先行官 为充分发动公众参与巩固深化“创模”工作,我市营造了强烈的舆论氛围。三年来,各级环保、宣传、教育和新闻单位把宣传舆论工作贯穿于整个巩固深化“创模”活动中,不断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一是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环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传活动30次,有15万人次参加。二是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共编发《杭州环境》48期,在电视、广播、报纸发表报道近千篇(条);在《中国环境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发表专栏、专刊、专题节目;对新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力宣传;编印了《市民环保手册》等10余种5万多册、“六五”宣传张贴画5000张,《绿色工地》挂图1.5万张。制作了巩固“创模”墙报、出租车和公交车“创模”标语广告7000条,在市区新设大型公益广告65块,中型公益广告牌2552块,灯箱广告1900块,悬挂宣传横幅800多条,并在社区设立了环保宣传广告牌,把环保理念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了广播天天有其声、报纸天天有其文、电视天天有其像。三是开展了“多绿工程”建设,营造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全市共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家、省级绿色学校26家、市级绿色学校102家、区级绿色学校242家;省级绿色社区29家、市级绿色社区45家、区级绿色社区182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工地34家、区级绿色工地60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医院18家、区级绿色医院13家。“多绿工程”的创建,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探索建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四是开展了各类环保培训。共开展举办了乡镇长、企业法人代表、街道环保员、暑期师资等环保培训班50余期,3000多人参训,并在市委党校市管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了环保课。五是扶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引导环保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策划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10余次活动,共有上万名志愿者参与。 发展保护共双赢 为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环境立市”与“工业兴市”的关系,我市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艺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江东、余杭临平两大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改变“北工南市”的城市布局,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优二兴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01年起分三年共关停转迁了31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泥、矿山和砖瓦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力。二是提出了主城区到2010年分三期搬迁74家污染企业的计划,并启动了首批16家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既减少了污染,又盘活了土地存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科技经济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环境质量,并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开展实施“禁燃区”工程。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实施意见》,从2002年开始在城区分近、中、远三期推进实施“禁燃区” ,规定使用轻质柴油、管道煤气和电。已建成“禁燃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锅炉近100台、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炉窑灶150多家、削减煤耗量每年约20万吨,10吨/小时以上锅炉均安装烟尘、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推进了城市能源结构调整。五是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督促重点行业及重污染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并有12家单位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绿色企业,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了企业环境意识、科学管理的水平及经济效益。 为了保障各项“创模”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市委、市政府尽快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地方立法,2001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2003年出台实施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加强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建设,主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市区范围内市属工业企业搬迁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企业环境行为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总量控制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在执法保障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结合杭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的实际, 增设并建成了2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结合杭州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增加建设了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同时我市开展与其他省、市交界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点,先后建成了建德将军岩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从2003年开始在建德与桐庐交界断面严陵坞和九溪水厂饮用水源地等建设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共投入200万元用于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环境管理的水平。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抓好建设项目日常审批管理工作,三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22500多件,为加快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同时否决或建议作重新选址、调整方案2300多项,控制了一批污染严重或与区域环境发展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并注意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了工业园区专项检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建设。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制度结合、项目审批、环境监理监测、排污权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2003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已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十五”控制目标内。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2003年初我市开展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试点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数核准、地表水和大气的控制单元划分、计算模型的选取和环境容量的计算,制定了一系列总量控制政策、制度,积极探索了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还重点开展了针对感光材料废物和汽车维修行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监督、管理、服务,保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特别是去年杭州出现“非典”期间,我市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加强对医院废水、医疗废物和“非典”疫情留验点生活垃圾的监管,指导做好“非典”医疗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确保了环境安全。同时实行危险废物集中代处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医疗单位,收集点覆盖2960个医疗单位,2001-2003年共处置医疗废物13000余吨。 严格执法控污染 三年来,我市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辖区排污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制度、积极推行有奖举报和开展对严重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重点抓住重污染企业的执法管理,加强现场检查排污单位及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组织夜间施工突击检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02年7-9月组织开展了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460余人,检查企业3600多家,对80多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2003年,在清理整顿行动和“严查”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3500人次,查处案件638件,办结案件530件,处罚金额达500余万元。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三年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690多件,收缴罚款2352万元,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我市从2001年2月8日开始,在全市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工作,三年来共立案查处有奖举报案件170多件,收缴罚款100多万元。同时通过建立12345市长专线、12369环保投诉专线、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信访处理网络、实行环保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时受理群众投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市区共受理环境投诉1.1万件,接待群众来访130批270人次,通过努力,目前这些信访均得到妥善处理,信访处理的反馈率、办结率达到100%,有效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杭州市于2001年4月接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5月31日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当时恰逢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阶段,萧山市、余杭市撤市设区。鉴于杭州市前几年的“创模”工作是围绕原城区进行的,国家环保总局决定萧山区、余杭区不在考核验收范围,但到今年复核时,要按照调整后的行政区划进行“创模” 复核。三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巩固并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污染控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狠抓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的“创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基础设施治污能力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两区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萧山、余杭两区“创模”的3项基本条件、24项考核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为杭州市“创模”复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巩固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三年来两区对近200多家非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治理决定,同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通过限期治理、加倍征收排污费、罚款等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补助、贴息等经济政策,促使企业对污染治理设施实行长效管理。二是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和行业结构。两区关停了80多家矿山水泥和2家造纸厂,下决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资源破坏型的企业。同时两区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严把新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发展计划局、经济发展局不立项,环保局、工商局不审批,三年来对300多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目录的项目予以否决。启动建设余杭临平、萧山江东两大工业园区,将现有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搬迁,逐步改变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管理。在两区范围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运输系统,并明确了相关的资金补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岭填埋场、顺坝垃圾填埋场、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锦江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实行三级中转管理,集中在区属医院统一由杭州大地维康公司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四是巩固和创建烟尘控制区,大力发展联片供热,实施“禁燃区”。余杭区临平城区有110余家企业联片供热,热网管道建设近50公里,年供汽量达60万吨,塘栖镇、余杭镇、崇贤镇也发展了联片供热,共撤掉46台锅炉和27支烟囱。萧山区有20多家企业完成了锅炉改造任务,采用集中供热或轻质柴油作燃料,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五是以中高考为重点,加强对城区声环境的管理及整治。加强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噪声污染防治,对商业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实行单向行驶,城区禁止拖拉机进入、禁鸣喇叭。强化了固定声源、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同时加强日常建筑施工审批和监督管理,每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源管理的通知》,联合开展对各建筑工地、娱乐场所进行检查,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进行督促和教育,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六是加强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控制。采取责成施工单位建房、拆房必须有密闭式防尘措施,设置护栏,随拆随洒水,对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 整治环境志不移 在强化污染控制的基础之上,又大力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萧山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污水治理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治理、分步实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并加快截污纳管步伐,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日进管水量达11.2万吨,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达89%,污水并网率达71%,已进管大小工业企业160家,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并网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总投资2.4亿的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东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30公里管线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已投入达1.6亿元。总投资5个亿的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工程已开工建设。占地50亩萧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内的建筑垃圾、建筑废土消纳场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400吨的萧山垃圾发电厂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8个亿,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难题。余杭区编制完成了《余杭区污水治理工程总体布局规划(2002-2020年)》,区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余杭、塘栖、良渚三大组团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实行BOT投融资模式进行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塘栖组团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良渚组团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余杭组团污水厂已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投入运行;日外送能力5万吨污水、总投资1.33亿元的临平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单位进行了排水申报,日输送外排污水约3.5万吨,占城区供水总量的70%;总投资5亿元的“环保型”天然气发电厂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创建合格饮用水源。萧山区斥资1810万元关闭搬迁了饮用水源地闻堰等货运码头、黄沙码头;余杭区加强对苕溪流域水环境保护,临平———塘栖供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瓶窑水厂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验收,并积极开展黄湖镇青山溪等4条小流域治理。三是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两区制定出台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区主要河道采用截污、清淤、驳坎、绿化、配水、保洁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采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条、330多公里、526多万立方米,清除水草100万立方米、垃圾1500多吨,总投资4140万元。同时对部分河道实行定期引配水22.4亿立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并加强河道保洁工作,对主要河道实行全天候保洁,两区内河的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综合整治力度。萧山区重点整治了城区南大门等3个入城口和萧西路等20条道路,拆除违章建筑332家单位和个人,拆除面积达2万平方米,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建成了2.3万平方米的城河公园等多个公园和广场。余杭区临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93.07万平方米;全区新建绿色廊道74公里,总面积36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全区共界定生态公益林32.28万亩。五是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综合整治。两区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进了“禁养”工作的开展,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了杭州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在新世纪“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设生态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杭州市创模工作基本情况 杭州市主城区的“创模”工作,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于2001年6月16日获得了“国家环境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即转入了巩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工作,以保证在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围绕主城区巩固深化“创模”成果,萧山、余杭两区“创模”的两主线,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的截污率、加大市区河道的清淤、驳坎、截污等整治力度及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杭州市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展创建国际花园城市活动,并于2002年10月份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二是开展了市区河道的整治,切实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如加快了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和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的进程;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拓宽改造,加快了污水干管的建设,不断完善一污、二污、三污系统,努力为工业企业、公建单位、生活小区的截污纳管工作创造条件;加快完成了河道清淤、配水、整治、管理和保洁工作;实施了“禁养区”工程。三是采取了多种手段,改善大气环境整体质量。实施了“禁燃区”工程,开展了大气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包括老百姓密切关注的机动连排气污染治理及餐饮业油烟的污染整治。四是加大了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主要加强了对固定声源、建筑施工噪声、特别是在夜间建筑施工和中考、高考期间的噪声的监督管理;继续推进“绿色工程”。五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参与巩固深化“创模”工作,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特别对整治不力的单位进行了批评和爆光。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绿色医院”等“多绿”的创建活动;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环境教育,建设了市区首个环保公园。七是初步完成萧山、余杭区的“创模”工作。 杭州市“创模”复检主要工作       为能达到2004年3月底前,做好“创模”复检各项准备工作,27项创模考核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考核要求。2004年6月份前,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这一工作目标,还必须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管理,夯实巩固“创模”成果的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创模资料档案整理工作,正确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事项成果;三是要要完成萧山、余杭区的“创模”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继续营造“创模”氛围;五是要全面实施“创模”三年滚动计划,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创模大事记】 亮点工程构筑绿色新天堂 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为了天堂更灿烂的明天,打响“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四个品牌,为把杭州建设成为“天堂硅谷”、“东方的日内瓦”,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98年3月就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2001年6月16日,杭州市原市长仇保兴如愿地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手中接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牌匾。       为了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环境立市”发展战略,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200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巩固深化“创模”成果,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市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增加环保投入,深入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面貌,促进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碧水:还城市以灵气 水是一个城市的生命。每天在运河边锻炼身体的陈大伯,面对着已变清几年的运河水依然感慨不已,“以前整条河发黑发臭,家里门窗一天到晚紧闭,哪里还待得落去”。 三年来,我市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市区河道、西湖和运河(杭州段)为重点,以截污、疏浚、驳坎、引水、配水、造景、保洁、管理为手段,提高了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重点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共投入54亿元,建设完成了四堡污水处理厂的完善工程并投入正常运行,具备60万吨/日处理能力;日处理30万吨的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并贯通了市区46.6公里长的第三污水干管系统; 建设完成了余杭锦江垃圾焚烧厂,并正常运行;建设完成了杭州市垃圾焚烧厂并投入运行;完成了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置厂一期工程并投入正常运行;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厂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总消纳生活垃圾2377万吨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埋场工程已开工建设;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滨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已开工建设;萧山区城市污水处理厂12万吨/日的扩容工程今年2月已进水试运行,5月底正式运行;日处理垃圾400吨的萧山区顺坝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完工并正式启用;余杭区余杭、塘栖、良渚三大组团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平城区截污纳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深入开展截污纳管工程。三年来,我市在工业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和大型农业养殖企业实施污水纳管工作的基础上,并完成了对192个生活小区、284个公建单位和311处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程,日增纳管污水22万吨,提高了污水集中处理率。 三是深入开展市区河道和运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年来共完成了市区332条、915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拆除河道两岸建筑物28.2万平方米,清淤1816万立方米,其中运河清淤86万立方米。并设立了市区河道配水指挥部,建立配水泵站19座,引水闸门25处,实施了市区东、西部河道引配水工程和运河引配水工程,达52亿立方米,水质有明显改善。 四是实施西湖环境综合保护工程。杭州之美,在于一湖。然而睡美人西湖多年来始终为富营养化的问题所困。2000年开始,西湖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疏浚工程。历时3年西湖底泥疏浚260万立方米,西湖湖深从1.65米增加到2.1米。加上引配水工程作用,西湖水质由劣五类变为景观C类标准。 2002年1-10月,实施了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西湖南线的环境面貌和景观。从2002年12月启动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湖西一期工程,按照“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方针,采取底泥疏浚、种植大量水生植物、上游溪流整治、截污纳管等方法,多管齐下,投资9.6亿元,拆迁住户933户、单位125家(处),完成截污纳管住户100余户、单位50多家,通过10个月的奋战,于2003年国庆前完工,新开水域面积70公顷,新建了40万吨/日的钱塘江水引入西湖处理工程,每月对西湖换水一次,把水质透明度从以前的60厘米提高到120厘米,每年向西湖引水达到1.2亿立方米,并从2004年初开始实施西湖环境综合保护湖西二期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西湖水质和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城市河道的调节水量,改善了城市内河的水质。 五是深入开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调整充实了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编制了杭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1、2002、2003年实施计划,分解下达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并纳入巩固“创模”的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制,狠抓督促落实,巩固了创模成果。 六是开展实施“禁养区”工程。运河———这条承载千年繁华的古道,鱼虾再现、水鸟重回,市区200多公里的内河水开始变清。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区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到2003年底,已累计削减生猪22.2万头,奶牛2960头,占三年禁养总量的82.6%;在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20个,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七是巩固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将巩固和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巩固“创模”工作任务中;2003年制定了《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法保护饮用水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和控制,加强水质监测,制定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全市饮水水源地各类污染源的调查,并开展苕溪流域、钱塘江流域污染因子分析和对策措施研究,到2003年底,全市已创建了46个合格饮用源区,确保水质稳定,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八是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工程规划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按照“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已成立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及相关的工作机构,编制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体规划》,一期工程2.63平方公里核心区块保护工程2003年10月已经启动,主要是恢复秋雪庵、曲水庵景区和部分民俗文化区,计划于今年10月完成,将全面改善杭州市区西部生态环境。 蓝天:还城市以清新 头顶蓝天本不是梦想。但工业发展的影响,使这个“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上空有蓝天的日子变少。还城市以蓝天成为政府、市民共同的心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斥资12亿之巨,蓝天工程在我市启动,我市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大气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从2001年起分三年关停转迁了31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泥、矿山和砖瓦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抓好杭州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市区大气环境第一、二、三阶段综合整治。从2002年开始在市区实施“禁燃区”近期、中期工程,已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炉窑灶150多家。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控制的实施意见》,2003年市政府颁布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重点加强了对建筑施工、拆房施工、道路施工、拆房工地和渣土运输的扬尘污染控制。 大力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重点加强新车制造、销售企业的监管和政策引导,对在用车大力开展道路抽检、巡查,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上路;加强公交车、燃油助动车的监管,严控“冒黑烟”车上路;调研提出加快燃油助动车淘汰方案,三年来共查处销售超标新车企业63家,开展道路抽检车辆1.8万辆,治理超标车1631辆,年检车辆28.5万辆,治理超标车4337辆。开展市区餐饮油烟废气专项整治,对300多家三产服务企业下达了油烟污染限期治理任务,并加强对敏感区域餐饮业的许可审批管理,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采取各项措施的综合整治,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据监测统计,2003年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了293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0.27%。 绿色:给城市以生命 绿色是生命色,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绿色。在杭州环保事业向纵深发展之时,绿色工程被摆上议事日程。一是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区扩绿。大力实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铁路的“绿色工程”,通过拆违还绿、借地绿化、拆墙透绿,新建大型绿色广场、绿化带等方式增加绿地面积。三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9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村镇建设。我市所辖临安市在2000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后,淳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建德市、余杭区、桐庐县正在抓紧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目前已有90个乡镇、村正在开展创建生态村镇,临安市太湖源镇2003年荣获了国家首批14个、我省唯一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同时积极创建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三是启动了生态市建设预案。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去年7月18日召开了杭州生态市建设暨迎接“创模”复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生态市建设的工作任务。同时成立了杭州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杭州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并制定签订了2003—2007年杭州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编制完成了《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今年2月2日经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月22日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分县(市、区)已召开了生态县(市)建设动员大会,开始编制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四是启动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近几年来,我市对10多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恢复的探索,总投资已达100万元,复绿、修复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通过生态治理和修复,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是开展城市道路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年来,我市共投资160多亿元,实施了“33929”工程,并重点对市区环城北路等33条道路和杭城西大门等9个入城口进行了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基本达到了“序化、绿化、亮化、洁化”,今年又计划实施留下入城口和解放路等“三口五路”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开展了“清洁杭州”活动,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撤村建居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进了城市化建设。 清静:给市民以宁静 做一个杭州人是幸运的。当治理噪声污染还未在全国其他城市铺开之时,1991年,高考禁噪就已悄悄在杭州拉开帷幕。 禁噪要“有法可依”。1999年3月,省九届人大12次会议批准通过新《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环境的噪声管理,巩固噪声达标区。结合“清静工程”,杭州市环保局强化了对固定声源和施工工地的监督管理,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环境。一方面,加强了固定噪声源的监督和治理,严格文化娱乐业的噪声管理,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夜间建筑施工投诉大的问题,强化了建筑施工和拆房工地的噪声管理。《杭州市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程序》规定,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 三年来我市大力治理和控制噪声污染,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强化建筑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声管理,实施建筑施工集中审批公告制度和夜间建筑施工总量控制办法,在每年中、高考期间开展“绿色护考活动”,强化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加强航运船舶噪声管理,进入市区河道的船舶限止鸣笛,夜间禁止挂桨机船进入市区河道,加强城市高架道路噪声污染控制,在市区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两侧安装隔声屏障,市区有关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受理噪声信访投诉,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以“碧水、蓝天、绿色、清静”为主题的环保工程已结出丰硕成果。2001年4月,杭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两项殊荣,2002年10月,提前三年夺得了“国际花园城市”桂冠。据市环保局局长陶柏文介绍,下一步杭州的目标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在2010年前,全市七个县(市)区80%以上要达到生态县指标;到2010年,杭州市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生态市。 附录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定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成效的城市建设的典型,即在城市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状况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它对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创建文明城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提出的。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城建、卫生、园林等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起点高、难度大,在已具备全国卫生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环保投资达到一定标准基础上才能有条件创建。考核指标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其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具体考核指标共有26项。 自1997年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至今,共命名了33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2个模范城区;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创建工作的城市已经达到60多个。杭州市于2001年5月31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验收,同年6月17日,正式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当时恰逢杭州市行政区划变动(2001年3月萧山撤市设区),鉴于杭州市前几年的“创模”工作是围绕主城区进行的,国家环保总局决定萧山、余杭不在验收范围内,但到今年复查时,萧山、余杭的各项指标必须达到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 模范三年来 变化看得见 绿色萦绕城市 现场走笔 萧山老虎洞山口绿了,绿得悦目,绿得舒心。5月11日中午,记者一行再次踏访站在老虎洞山,只见山口原来放炮开山留下的1万多平方米的“伤疤”已基本愈合:长在黏土上的青草,从山顶泻到山坡。山脚开阔处,大片的绿树固基。曾经那样刺目的裸露山体,曾经失去生命力的山口,因为这张巨大“地毯”,让它重现生机。萧山区创模办的负责人如实相告,开山容易复绿难,修复这1.7万平方米山坡,前后共花了300多万。 新闻延伸 三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铁路的“绿色工程”,通过拆违还绿、借地绿化、拆墙透绿,新建大型绿色广场、绿化带等方式增加绿地,三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950多万平方米。值得一书的是,让废弃的矿山重披绿装这项技术活。几年来,我市相继对10多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探索,总投资达1900多万元,复绿、修复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 2002年开始,我市共投资160多亿元,实施“33929”工程,并对市区33条道路和9个入城口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基本达到“序化、绿化、亮化和洁化”。今年上半年,“三口五路”环境综合整治又在我市全面展开。 技术指标 建成区绿化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大于35%;2003年杭州达到36.17%。 百姓感言 徐妙法(萧山区城厢社区居民):每次路过老虎山口,看到裸露的、“受伤”的山体,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萧山人,心里很不好受。“丢萧山区、萧山人的脸哪”。放炮开山没赚几个钱,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短期根本无法复原。老虎山复绿成功来得不容易,这给我们萧山人好好上了堂课,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就是竞争力—————今天的萧山人已树立牢固的绿色发展观。 蓝天白云常驻 现场走笔 2004年5月10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造访西湖区双流村。令人欣慰的是,沿路所见与去年6月7日记者暗访的情况有了太大的变化:双流村的天亮多了,树木变绿了,房子漂亮了,空气也干净了许多。根据市委、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去年12月19日,双流村门前的杭州第二水泥厂水泥立窑当日宣告闭嘴。站在第二水泥厂门前,记者不见滚滚而起的粉尘,村民房前屋后常年积起的粉尘,已被雨水冲净,村民家的门窗也不紧闭。 新闻延伸 不让美丽的城市裹在灰蒙蒙的空气之中,还杭州以更多的蓝天,早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2003年12月20日前,全市最后6家水泥生产企业,都签订了立窑生产线停止生产协议。至此,从2001年起,全市共关、停、转、迁矿山、水泥和砖瓦企业316家。从2002年起,“禁燃区”工作开始在全市启动,两年来,市内150多家高污染热燃料炉窑灶改“吃”清洁燃料;餐饮油烟污染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3年来,全市扎扎实实地对油烟废气进行了专项整治,300家三产服务企业,对油烟设备进行限期治理。来自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统计,去年全市优良天数达到293天,优良率达到80.27%。今年1-4月优良天数达到100天,优良率达到82.6%,超过创模指标2.6个百分点。 技术指标 优良天数: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大于80%,2001年杭州市区为76.2%,2003年杭州指标为80.3%。 百姓感言 王爱清(双流村村民):说句心里话,水泥厂立窑关停之后,对村里的粉尘污染确实少多了。以前路对面的立窑每天开,5分钟擦一次桌子,一点都不夸张,现在这样的情况已不存在。想想屋里紧闭了多年的门窗有机会开一开,心里也开心。我们惟一的愿望是:厂子转产之后,不要再污染环境。 碧水穿梭天堂 现场走笔 清江路上的新塘河,曾经是一潭死水、臭气熏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但近日当记者来到新塘河边时,却发现这边“风景独好”。站在新塘河边,低看:河水碧绿,隐约中还能看到河底;抬眼:河面上“一尘不染”,视野中没有了漂浮的垃圾。岸边绿树成行,翠绿的草坪上一位阿姨正带着小孙子乘凉。 新闻延伸 实现“脱胎换骨”的不仅仅是新塘河。三年来,市区共有332条河道得到了综合整治,其中的67条河道全面清淤。为使河水活起来,还建立了19座配水站,25处引水闸门,定时给河道输入“新血液”。 从2001年下半年始,市区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全面展开。市区31家重点污染企业实现截污纳管;对生活小区和公建单位的污水纳管也进行了地毯式普查,三年来完成了对192个生活小区和284个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年截污量达到4-5万吨;建成四堡污水处理厂的完善工程和日处理30万吨的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使杭州的污水处理在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 技术指标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是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杭州市2001年是100%,2003年是100%。 百姓感言 王信达(中国农科院退休工人):去年之前,这条河位于一片沼泽之中,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臭不可闻。有时候想到河边的亭子里去下盘棋,但常常被臭气熏天的河水挡住脚步。从去年秋天开始,这条河开始慢慢‘变脸’了,臭气没有了,河水变清了,每天早上可以在河边散步,风景很是不错。今天我还带了20多年前的战友过来玩,之前哪敢把朋友带来。 呵护城市之肾 现场走笔 走进茅家埠,几年前的杂滩乱涂已不露痕迹,而今这里江南水乡的隽永景致叫人称叹。山色笼罩中,民居错落分布,参差毗接,茅顶水榭,素墙青瓦,一派静谧悠远的茅乡水情。沿岸低缓的草坡拾级入水,湖面清冽摇曳,开阔荡逸,晨昏雾霭升腾,水气氤氲,睡莲娴美,湖上拱桥临波静卧,桥下游舫闲适而过。正倚桥眺望,一阵风过,白鹭惊起湖面,疾飞芦苇荡,扑进孝顺竹、香蒲、水葱、芊阙菜等交织装扮的湖畔湿地。荡舟湖上,可赏水光潋滟,曲桥婀娜,水鸟啁啾,下船徐行,可品酽酽茶香,馥郁农家饭,环行上香古道,可寻幽访古。无怪乎当年的白乐天会醉酒茅家埠。 新闻延伸 如此这般深得野趣、古趣、雅趣之妙的水乡泽国,在湖西并不鲜见。乌龟潭、金沙港、浴鹄湾……一片片消失沉寂了数百年的水域,在湖西踏波归来。去年国庆露脸的新西湖,引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新增湿地型湖面70公顷,每天有40万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注入西湖,湖水一月一换,透明度也可望增至1米以上。“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盛景重返西子,紧随其后,另一“城市之肾“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拉开帷幕。今年年底西溪核心景区建成,“水清现游鱼,树绿泛飞鸟”的幽景将重现城西近郊,到时游客可泛舟徜徉在港湾河汊中,领略秋雪庵、曲水庵胜景,观看龙舟竞渡,品味古樟、河网、鱼塘契合的水乡田园风光。 技术指标 关于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创模指标:大于国土面积的5%;杭州:2001年为12.35%,2003年为12.43%。 百姓感言 康燕(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这几年,茅家埠一带的变化可大喽。以前这一带到处是零散的鱼塘、沼泽、黄泥地、农民房,虽然在西湖边,却显得很荒凉,游客很少有愿意过来的。现在可大大改观了,西湖打通到这里,新景修建了不少,环境一直在变好。这几天我还在草丛中发现了金鸡,尾巴长长的,惹眼得很,金鸡可是很爱漂亮的,这儿景色不够美的话还真招不来它呢。旅客们也喜欢来遛遛了,这不,我们马上要开一家专卖龙井茶叶的店了。 扮亮灰色工地 现场走笔 五月雨霁,行色匆匆的人们路过建国北路时却不由得放慢脚步,驻足欣赏。东河春晓、海华广场等多处建筑工地外围,都已翩然飞上各色美景。长江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精心绘制的多幅水粉画惊现围墙,母子携手的其乐融融图,想像驰骋的瑰丽太空图,稚趣烂漫的动物嬉戏图,绿色清爽的闲适晨练图,波光潋滟的旖旎西湖图……幅幅充满着温馨、关爱、童真的色彩。水粉画跃然墙上,牛皮癣难觅踪迹,施工围墙活络起来。 新闻延伸 其实,风景如此撩人的绿色围墙,还不仅仅只是寥寥几处工地的专利,杭州8个城区的施工现场,已经立起了100多道绿色围墙,市民经常抬眼就可瞥见这样生动的装扮。绿色围墙的后面,圈起的恰恰是一方绿色工地。专家们眼中的施工扬尘可谓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可恶“杀手”之一,而今这个恶名昭着的“杀手”却叫嚣不起来了,众多绿色工地的拔地而起,给予了它们一记迎头痛击。杭州自去年8月1日实施《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办法》以来,全市54个工地进入了绿色工地的行列,施工扬尘锐减,扰民噪音降低,环保指数提升。 百姓感言 郭敏秀(利兹城市公寓):年纪大了,刚听说附近几个工地同时要开工,就老悬着一颗心,怕晚上睡不踏实,怕家门口刮“沙尘暴”。现在才知道是白担心了一场,这里的几处工地都压缩了夜间施工时间,噪音总体上不大,扬尘也没有满天飘。今年年初,工地临街围墙还描上了画,以前这墙上乱七八糟的“野广告”都不见了,整条路清爽了许多。现在更好喽,前不久上小学的孙女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墙上画画了,我们一家人进进出出都老爱瞅瞅这些画。 改善农村生态 现场走笔 深潭口村曾是蒋村乡内第三大生猪养殖地,每年生猪的产量占到全乡1/3,可饲养畜禽对该村水质影响巨大,经过村内环绕的小河往往要掩鼻而过。 近日,记者从深潭口村的深潭港河借船入内,一路划去碧水环绕,不时有小鱼小虾前来作伴。河道两边的船上悠闲的垂钓者架着鱼竿,压低帽檐,怡然自得地享受午日阳光。船行缓慢,几个弯后,一大片芦苇突然映入眼帘。从野渡上岸,顿时看见满目的芦苇伴着和风,轻轻摇曳。在阳光照射下,铜镜般的河面与柳絮般的芦苇相映成趣,煞是好看。这样的景致引得游客纷纷举起相机留影纪念。在芦苇的簇拥下,露出如花般的笑脸。 新闻延伸 这样的美景来之不易,为保护西溪湿地和内河洁净,全市包括蒋村乡在内的乡镇,全面开展以生猪、奶牛为主的大规模畜禽禁养、限养活动。禁养工作开展两年,杭州市总共在禁养范围内关闭苗猪厂2个,养猪厂17个,削减生猪22万头,关闭养牛厂12个,削减奶牛2900余头。2004年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势头持续不减,还将继续削减生猪36000多头,奶牛3000多头。经过禁养等一系列措施,杭州城区内河道水质、周边环境有明显改善。 技术指标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已经达到标准中的100%,并且市内没有五类水质;杭州市2001年是100%,2003年仍为100%。 百姓感言 王炳华(蒋村乡农技站):以前,贴着蒋村乡一号桥新开河的就是苗猪市场,旁边集中着几个养猪大户,他们都直接把脏水通过管道排到这河里。十年前这里的水可以用来饮用,慢慢就不行了。到了养猪户直接排放污水后,水就变得乌黑,白色漂浮物随处可见,有时还有死猪漂在河上。往年四五月这个时候,河面上早已苍蝇、蚊子到处飞。禁养以后,现在我们又可以挑河水洗衣服。以前绝迹的鱼虾,现在渐渐游了回来。 消除马路“烟筒” 现场走笔 凤起路环北小商品市场一带,是人员流动较频繁的区域。以往记者每天上下班途经那里,都要被来来往往残疾车、助动车尾部黑烟所折腾。每每遇到这些“排烟筒”,行人、骑车者或躲避或掩鼻而过。从今年4月开始,这些黑烟慢慢消失了。昨日上午,记者在环北小商品市场门口观察了20多分钟,没有发现“四小车”,取代送人、搭货的是k607路小巴士,空气清新了许多。 新闻延伸 燃油助动车等称为污染大气的杀手之一,为让杭州的蓝天更多,让天堂的空气更净,让市容更靓,今年上半年,依法管理“四小车”工作在我市有序展开,城市尾气污染明显好转。 其实,路上少了冒黑烟的不仅是燃油助动车等,更多的是公交车。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公交车冒黑烟现象成了市民反映的热点。为此,市环保部门投入重兵加大了整治力度,他们利用公交公司车辆早间出场前、夜间回场后的机会,深入公交车终点站进行抽检,近年来实地抽检公交车1944辆。同时联合市交警支队对道路上行驶的公交车和社会车辆进行监管,发现公交车“冒黑烟”,当即开具整治单,回场整治,达标后上路。据统计,三年来我市更换公交车发动机257台、大修发动机1515台、回场整治公交车9000余辆。 技术指标 根据“城考”(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市环保局职能目标考核要求,机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年道路抽检量应达到4000辆以上。2003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实际路检车辆5041辆,完成指标的126%;市环保局职能目标考核要求,超标车辆年治理率应达到74%,去年实际治理率达74.25%。 百姓感言 高水娟(上城区通江桥居民):前几年骑车途经湖滨路上班时,因为路小而路边的树叶又茂盛,老式公交7路车排出的黑烟呛得路人好难受。到了岔路口遇红灯,助动车屁股后的黑烟,又让行人遭一次罪。近几年好多了,包括7路车在内的冒黑烟公交车少了,只是偶尔看到一二辆。尤其是最近“四小车”的整治,上下班时道路上小“烟筒”没了。 留清静于市民 现场走笔 杭州机床厂保留地块工地位于潮鸣小区刀茅巷小学北侧,距离最近一处居民楼不足50米。中午记者在该工地围墙外转了转,只听到轻微的发电机噪声,而在相距15米远的工地办公室内就基本听不到噪音了。工地项目部的张经理介绍,为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噪声影响,工地特购进了一套消音设备,通过使用消音设备和采取密闭等措施,达到了降低噪音的目的。 新闻延伸 三年来,我市环保部门在市区范围实施了“清静工程”,大力整治和控制噪声污染,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强化建筑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声管理,实施建筑施工集中审批公告制度和夜间建筑施工总量控制办法。在每年中、高考期间开展“绿色护考活动”,强化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加强航运船舶噪声管理,进入市区河道的船舶限制鸣笛,夜间禁止挂桨机船进入市区河道。加强城市高架道路噪声污染控制,在市区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两侧安装隔声屏障。城市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指标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2001年杭州为56.6分贝,2003年杭州降到55.7分贝。 百姓感言 刘慧敏(潮鸣小区刀茅巷居民):以前这个工地的发电机日夜轰鸣,发出的巨响真叫人心烦啊!年纪大点的人都说心脏都要蹦出来了,就是把门窗紧闭还是吵得我们晚上觉也睡不好。我们向下城区环保分局的同志反映这个情况之后,环保局的同志相当重视,多次深入工地调研、现场办公,帮助施工单位整改。现在施工单位在关键时间需要连续作业的,他们也能及时与我们沟通,讲明原因,并且科学安排,使噪音对我们的影响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钟兆盈 王咏雪 张伟达等) “龙须沟”告别高新区 “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这是5月12日下午,国家“创模”技术核查组专家检查杭州高新开发(滨江)区污水处理监控中心时的评价。 专家的说法并非虚言。其实,这个对开发区自来水、污水、雨水实现“三位一体”在线监控和管理的监控中心,就是几年来杭州高新开发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缩影。 近日,记者随该区创模办的工作人员来到新建的河道,眼前的河道靓得让人惊诧。昔日的“龙须沟”已不复存在,河水清清,绿树萦绕。见记者采访,岸边休息的一位老伯凑上来说道,“两年多前,这条河还臭得捂鼻子,现在鱼虾重回,已可以游泳了。”杭州高新开发区“创模办”负责人金国海如数家珍地介绍:1997年这里还没有1公里的污水管道,企业污水基本直排,区内河道几乎条条发臭。但到目前,开发区已构筑190公里污水管道、110公里雨水管道,建立污水泵站5座,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3座。全区175户企业单位实现截污纳管,建成区污水纳管率超过85%。“正是这个体系的建立,才使今天开发区的河水变清,整体环境升级”。(钟兆盈 周霜 张伟达) 昔日是黑臭东河 今日环碧拥翠 初夏的杭城,东河碧波荡漾,河旁杨柳、水杉、黄杨等郁郁葱葱,沿河两岸的居民和百姓在树阴绿草间舞剑、打太极、散步、晨练,其乐融融。六年弹指一挥间,昔时民棚陋房集聚、臭水横流的东河,今日成为鸟语花香的香馍馍。 提起旧时的东河,过了中年的杭州市民依然记忆犹新,放眼望去,灰蒙蒙的平房破旧拥挤,那一片又低又矮又破的房子,有人戏称是“新七十二家房客”。发黑的河水散发着异味,东河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民之所需,常在我心。东河两岸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美化生活环境的强烈呼声,变成了市委、市政府加快东河沿线旧城改造的实际行动。1998年,上城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了南起河坊街断河头,北至庆春路,全长2.11公里的改造工程。现在,纵贯杭城南北36米宽的建国路,车流如梭;万安苑高楼林立,两旁布满了洁净如画的绿化带。 与此同时,上城区政府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对东河两侧实施了大规模的截污纳管改造和河道的清淤驳坎工作,落实专人对东河河面打捞漂浮物,并进行常规保洁。市河道指挥部加大了东河引配水力度,把钱塘江水引入东河,使东河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东河两岸呈现的是一批生态住宅,伴有小桥、流水、绿树,东河已成为杭州楼市的精品亮点。 为了尽快让东河两岸绿起来,市环保局和上城区政府联手,以空前的大手笔,投资了300余万元,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设了面积达18500平方米跨东河两岸的环保主题公园。公园以“光-水-树-人类”为主题,园内建有太阳能电池、风能水车、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以及错落别致的植物群,大大改善了东河沿岸群众居住的生态环境,为杭城旧城改造建设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达到了“改造东河,还绿于民”的目的。(章海良 严国庆 廖欣峰) 西溪深潭口将重归宁静 “说心里话,其实我也舍不得这里,特别生猪禁养后的这两年来,深潭口村的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河流干净、空气清新,游客还能在村里的小河钓鱼。”蒋村乡深潭口村支书沈金林看着即将搬迁的村子流露出难舍之情。 近日,记者来到西溪湿地保护的核心区块之一蒋村乡深潭口村,依照规划要求,这里的300多户村民都将搬迁。 眼前这个深潭口村已旧貌换新颜,与一年半前那个蒋村乡第三大生猪养殖地无法同日而语。原先杂乱无章的猪棚已被拆除,村内主干河流深潭口港水质清澈,乘船前行,阡陌纵横的河流交叉环绕。 沈金林介绍,村内原有48户养猪户,每年大约饲养5000头生猪,带来的废弃物都排入这些村中小河。生猪禁养后,如今这些小河里已见不到漂浮的死猪和白色污染物,河水也清澈起来。 村民蒋大妈指着家门口的小河告诉记者:“以前这河黑黢黢的,天稍微热一点,就看到蚊子、苍蝇在上面飞,根本不敢去靠近。现在就不一样,可以把河水打上来洗衣服了。” 据了解,自从2002年出台了《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蒋村乡动员全村生猪养殖户,关闭了乡内苗猪市场,禁养生猪达到8万头。 (李安娜 张伟达) 治理与改造并举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钢铁冶炼企业,2003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0.29亿元,利税16.70亿元,利润 10.23亿元,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奋斗目标,成为浙江省首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省属国有工业企业。截止2003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达1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01%。 由于地处杭州这一风景旅游城市,杭钢的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关注,杭钢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素,促使我们将压力化作动力,踏踏实实、下大力气做好环保工作。近年来,企业的环境面貌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并得到广泛的认同。集团公司下属有五家生产厂被原冶金部授予部级清洁工厂、二家厂被授予省冶金系统清洁工厂称号,一家厂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环保先进企业”、被《中国环境报》授予“环境优美”企业称号,公司多次被评为冶金部、浙江省环保及绿化先进单位。2000年,杭钢获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绿化400佳”荣誉称号,2002年获杭州市模范绿化单位先进称号,2003年12月,集团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一、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公司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杭钢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把环境保护工作视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命根子,企业的发展坚持以环保为先决条件,以优良的环境为我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建绿色钢城、为西湖添彩”的环保理念。集团公司领导都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经常召开环保专题会议,研究环保治理措施,对环境治理,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提出了要不惜血本抓好环境治理,只要技术可行,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必须要进行治理。通过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的力度,使企业的环境面貌已得到了有效地改变。 二、加强以环保为主线、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技术改造 杭钢作为一家1957年建厂的老企业,不可否认,也曾存在工艺老化、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造成排污量大,企业形象差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我公司认识早、行动快。自“九五”以来,公司积极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将污染预防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新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小连轧、80吨高功率直流电弧炉和高速线材等生产线,相继淘汰了横列式圆钢、型钢轧机生产线和钢丝绳、5吨小电炉等9条低水平、高污染负荷的落后生产线。一流的设备发挥了一流的效益,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同时也提高了环境保护的装备水平,获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这三条生产线的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循环率都在95%以上,高速线材和小连轧生产线利用回收放散的煤气作能源,不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且由于使用清洁能源煤气作燃料,消除了污染,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如原3座5吨小电炉,年产量只有14万吨,虽然当时公司已投入近500万元进行了污染治理,但由于受工艺条件的限制,难以根治污染,烟气捕集率低、除尘效果差,厂区上空黄烟滚滚,环境污染大。而80吨直流超高功率投产后,年产量提高到70多万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除尘工艺,烟气捕集率高,除尘效果好,消除了厂房冒黄烟的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厂区环境质量。 在技术改造中,我们积极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如在制定一热电改造方案时,原方案是要准备新上一台燃煤的50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环评报告已获得环保部门的批准,并已签订了设备制造合同,为了进一步实施清洁化生产,杭钢毅然决定,赔款中止原合同,放弃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改用全烧高炉煤气的燃气锅炉,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的产生。 三、加强了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资源、能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的日益枯竭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九五”以来,我公司不断加强对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工作,一些节能降耗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如电炉炉壁烧嘴项目已于2003年7月份完成调试,节能增产效果明显,高炉富氧喷煤项目也已在实施之中。2003年在国内中小型高炉上首先成功采用了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TRT),这是全国第一个中型高炉的余压发电装置,填补了我国110余座255m3~1000m3级高炉尚无余压发电装置的空白,2003年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杭州召开了现场推广会。 在余热利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2000年起我公司成功地向电炉热送铁水,目前电炉炼钢加铁水的比例越来越高;2002年在中轧厂成功使用了蓄热式加热炉;连铸坯热送量越来越大,已向中轧、热带两厂热送连铸坯;2000年以来,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实现了全公司的蒸汽联网,淘汰小锅炉20余台套,目前,全公司已完全停用20吨以下的小锅炉。通过这些节能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综合能耗,吨钢综合能耗指标为全国同行业最好水平。 我们还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目前这些二次能源已成为我公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清洁能源,不仅使以前放散的煤气得到利用,使燃料煤的利用量大大下降,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目前,杭钢除两个热电车间还用少量燃料煤外,所有其他加热炉已全部燃烧清洁燃料煤气,动力二热电锅炉全烧高炉煤气5#锅炉于去年7月份投入正式运行。 四、不断加大对污染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杭钢不断加大了对环保遗留问题的治理力度,“九五”以来,共投入清洁生产资金20多亿元,一大批清洁生产项目得到实施。特别是“十五”以来,杭钢遵循省市环保部门对公司“十五”环评批复要求的精神,更进一步加大了污染的治理力度,“十五”前三年,投入的环保治理资金就近2.5亿元,已先后完成了球团烟气脱硫工程、焦化废水治理改造、一号和三号高炉出铁场的烟气治理、二号和三号高炉的煤气干法除尘、转炉二次烟气治理等一大批治理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杭钢采用先进的除尘技术,采用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内控标准,80吨电炉烟气、转炉二次除尘、高炉出铁场烟气等除尘器的排放浓度只有8~12mg/m3,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100~150mg/m3,这些环保项目成效明显,有效地控制了杭钢的烟(粉)尘的排放。 五、以总量控制为载体,不断提升环保水平       杭钢是全国最早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企业。早在1987年,省政府在批复我公司“七五”规划时,就对我公司进行排污总量的控制,要求到“七五”末排污总量控制在1985年的水平,并与我公司签订了排污总量承包责任书。以后在制订和实施“八五”、“九五”规划时,又提出了比“七五”更高的要求,要求排污总量比1990年下降20%。根据省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要求精神,我们对排污确确实实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通过治理、改造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显下降,降幅大大高于国家同期控制要求,2003年与1985年相比,钢产量提高了5倍多,而工业废水、烟尘、COD、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却下降了70%左右。工业废水达标率100%(87年以来连续保持废水达标排放),废气达标率98.18%,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87.78%,新水单耗16.90吨水/吨钢,多项环保指标在全国同类型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达到清洁工厂标准。 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优美钢城 2000年以来,杭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工作,将环境整治作为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刀阔斧地拆违、拆临,共拆除临时设施和废旧厂房14.24万m2,新增绿地面积达26万m2,认养绿地面积9万m2,绿化覆盖率从1999年的17%提高到2003年的25.29%以上,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整治达到了“大街小巷一个样、厂房内外一个样、标本一个样”的新面貌,2002年底推出了“绿色杭钢工业游”接受社会公众的评审。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公司将发扬“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杭钢精神,遵循“钢铁主业精,产业结构优,经营机制活,企业形象美,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环保为主线,以建设精品作业线为目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改方针,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不仅要把杭钢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国有大企业,而且还要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治理力度,为提高杭州市的环境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一、基本条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国或全省前列 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5% 二、考核指标 1、社会经济 (1)人均GDP>1万元(西部城市可选择市区人均GDP>1.5万元) (2)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3)人口出生率<国家计划指标 (4)单位GDP能耗<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5)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2、环境质量 (1)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0%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3)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3、环境建设 (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5%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西部城市可选择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60%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 (5)城市气化率>90% (6)城市集中供热率>30% (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70%,并无危险废物排放 (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1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0% 4、环境管理 (1)城市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 (2)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 (3)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80% (4)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0% (5)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 注:1、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及环境管理指标有关定义、计算和解释,按调整后的《“十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执行。     2、从2003年7月1日起,空气污染指数、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增加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一项。 创建“绿色医院”提升医院品位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让市三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了他们肩负着的呵护生命、关爱健康的使命是何其崇高与神圣!加快对医院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不仅成为医院领导的普遍共识,而且也是广大患者的迫切要求。而创建“绿色医院”活动正是一项提升医院整体素质与内涵的良好契机。自2002年6月起,医院在以往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杭卫发[2002]205号《关于印发杭州市创建“绿色医院”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创建“绿色医院”活动。医院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以及在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03年顺利通过审核,成为首批杭州市“绿色医院”。 医院领导班子对创建“绿色医院”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绿色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分管院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并设立创建“绿色医院”办公室,挂靠在医务科。医院领导班子对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创建“绿色医院”活动计划,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 根据创建“绿色医院”主题要求,医院领导班子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动员、协调,针对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医院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限期整改,并对相应岗位责任人(含兼职)落实奖罚。 医院领导班子认为创建“绿色医院”是提高医院两个效益,促进医院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此,医院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财力,按照创建“绿色医院”的文件精神,对医院医疗、后勤等方面进行大力整改,提供经费保障和相关技术支持。结合2003年在全国流行的SARS疫情和SARS防治工作,医院领导发动全院职工进行学习,将创建“绿色医院”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和为患者提供放心医疗的主题进行教育,全员统一了认识,将创建“绿色医院”与防治非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2003年4月23日至11月15日,我院共接诊发热病人4592人,留观发热病人49人,医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和可疑病例的漏诊,较好地完成了抗击非典的任务。 医院创建“绿色医院”办公室积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创建“绿色医院”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对各部门创建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坚持长期积累相关材料,并对档案材料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医院创建“绿色医院”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进行反馈,落实整改。 医院利用院周会、办公会、片会对全体员工进行创建“绿色医院”、环保意识教育,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使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意识渗透到日常医疗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医院分管院长和后勤保障部有关人员参加环保部门的专业培训,掌握环保法律法规,并获得结业证书。对市环保局、卫生局、爱卫会领导来院视察、检查时提出的问题抓紧时间进行整改,顺利通过上城区环保局2002年度审验。 在医院的各种会议上加强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和院刊等为载体宣传环境保护和健康知识。自创建活动以来,共出6期内容丰富的主题环保和健康知识黑板报。2003年度医院结合“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保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主题活动。2003年“6·5”世界环境日,医院围绕“水—20亿人生命所系”这个主题,组织医院职工植树,并利用门诊动态宣传栏和告示栏等多种形式对医院职工和广大病友进行宣教。2004年4月7日“禁烟日”,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检查,门诊各科室禁烟督导员对医院职工和广大病友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医院各相关科室购入环保书籍、报刊进行学习,并利用互联网登陆有关网站及时了解相关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使医患双方共同接受环保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 我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各种污染。医院根据环保要求,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人负责。医院保洁工作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家政公司负责,医院由专人进行卫生检查,并及时反馈和落实整改。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技术规范。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统一由大地维康公司回收处理。医用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分别处置,落实责任,明确到人。生活垃圾由上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回收处理。对电池、打印机墨盒等耗材在医院门诊、住院部、行政、后勤财务等部门设立专用箱进行收集。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污水处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得到有效控制,防污措施运转正常,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监测档案完备,落实专人负责。 医院针对历史遗留的原门诊楼雨水、污水分流,按照创建“绿色医院”的文件精神,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改造。按照杭州市“禁燃区”内以及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必须使用清洁能源的要求,医院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锅炉煤改油的全面改造。对放射科X光透视机、拍片机、牙片机、胃肠机、CT机等放射设备由杭州市技术监督局每年进行检测,并由专人负责。2002年度,医院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了岗位准入,获得了浙江省计量二级前段时间的证书。医院院感染科对医院污水质量进行监测,由专人记录并保管相关台帐。医院对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动脉血气、光量子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由院感科组织督查,做到每天有记录,对不合格科室和个人进行从重处罚。医院坚持节水、节电、减少物料浪费,每天由医院总值班进行检查,每月由后勤保障部专人对水、电等进行登记,并进行分析反馈。 医院装修的各种材料全部使用环保绿色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如门诊综合楼的装修,全部要求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进行招投标,并要求有相关部门的环保方面认定,全部采购环保材料,确保安全,医院建筑和设施全部选择环保产品,院内无违法建筑。 每月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行为和环保方面的健康教育,门诊各诊室发放有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方面的宣传资料,以提高患者的环保意识。我院自2003年8月开始每两周举行健康教育,由各科室主任和高年资医师主讲,并发放相关资料,同时现场开展义诊和咨询,深受病友和家属的好评。2004年3月我院专门成立了“市民健康学校”。 为改善就医环境,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医院筹资1.6亿元购置城益大厦作为门诊科研综合楼。并于2003年5月26日启用,拆除了原医院部分围墙,改造成绿化带。医院积极创造条件使诊疗环境干净、整洁、舒适,禁烟标志醒目、规范,并由专门的禁烟督导员进行督导,保洁工作到位。医院绿化覆盖面积有了进一步提高,达到30%的要求。随着新门诊综合楼的启用,真正体现了“医院在花园中,花园在医院中”的现代医院特色,为病人提供一个优美的诊疗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通过创建“绿色医院”活动,提高了全院职工环境保护意识,推进了医院污染防治工作, 有效地防止了医院的交叉感染,院感率在4%左右,达到了二级医院院感率<8%的院感要求,为病人创建了舒适、安全的环境。2003年初,杭州市卫生局决定在系统内推行医患沟通制,并将我院作为试点单位,于2003年3月在我院开始推行医患沟通制,通过推行医患沟通制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建立起和谐统一的新型医患关系,为此市卫生局于2003年9月在我院举行了“医患沟通经验推广会”,推介医院的这一宝贵经验。 通过创建“绿色医院”活动,病人的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据杭州市纪委对2003年上半年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达97.6%,位居市属医院榜首。3年来无医疗事故发生。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稳步上升,2003年门诊、急诊量达77.9万,较02年增长1.43%;业务收入达2.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出院12711人次,较02年同期增长6.68%。2003年9月23日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来院进行了视察,对我院创建“绿色医院”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杭州市绿色医院———市三医院) 附录 “绿色医院”的基本条件(简略) 1、 医院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医院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创建工作计划,目标明确、措施落实、定期检查。 2、 医院全体职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医院经常对职工进行环保教育,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正确引导患者在医疗消费中引入环保可持续消费观念。 3、 积极营造浓厚的医院环保宣传氛围。经常性运用黑板报、橱窗、标语、墙报、院刊等各种手段宣传环境保护和健康知识;积极引导,推进医院环境文化建设。 4、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5·31”无烟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环保活动,使医患双方在活动中受教育。 5、 医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效控制各种污染。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技术规范,重点是医疗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置,医用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污水处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正常,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监测档案完备;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被查实的公众举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院污水纳管、雨污分流、锅炉烟气治理和食堂油烟治理工作。 6、 医院环境整洁、优美。医院建筑和设施尽可能选择环保建材等各类环保产品;医院没有违法建筑。 创建绿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萧山区育才小学创办于1994年9月,至今已有10年校史。目前,全校有22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55位教师,其中省级优秀教师2位、区市级学科带头人5位、区市级教坛新秀17位(市级8位),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以来,学校以“一切为了育才”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荣获“杭州市绿色学校”就是其中之一。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绿色学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根据环境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一主二辅”创绿途径。所谓“一主二辅”环境教育途径就是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把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之中,使环境教育融合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之中,促进学生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一主”是指“学科课程渗透”,“二辅”是指“活动课程强化”和“隐性课程熏陶”。 (一)以学科课程为主渠道,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工作,环境教育同样需要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在现行小学各科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有环境教育的素材,虽然这些内容对环境科学来说还是缺乏系统性,但它们通俗易懂。我们发动各科教师,对现有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汇编成一本《小学阶段各科教材环保内容目录汇编》,里面包括教材内容的出处和环境教育目标。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环境知识的渗透任务。 我们发现小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素材有两类:一是直接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称为显性素材;二是需要挖掘的,称为隐性素材。 小学阶段,思品、自然、生活与劳动三门学科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显性素材”,毫无疑问,这三门学科是我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们在教学中浓墨重笔,注重渲染。如:在思品学科《保护环境》一课中马洁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隐性素材犹如埋在沙里的金子,需要精心挖掘。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时,莫建忠老师以学校新建成的绿色操场为例,计算绿化覆盖率,既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又适时渗透环境教育。在思品、常识、美术、音乐等诸多学科中,我们的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实验、绘画、歌唱等多种形式渗透环境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 (二)以活动课程为辅助渠道,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意识   活动课程是我们落实环境教育的辅助渠道,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大致可以分为知识型、实践型、课题型三种类型。 1、知识型的活动有: 首先是专题讲座。为了提高师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丰富师生环境知识,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世界环境现状,从而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学校先后6次派教师参加区、市级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回来后,由该教师为全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此外,我们还邀请区、市级环保局的老师来校讲座,全校师生都认真听讲并做了详细的笔录。       其次,我们结合环境纪念日,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晨间谈话,进行环境知识的主题宣讲,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行为落实。 另外,每学年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保剪报、环保手抄小报比赛。2000年,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 。 2、实践型的活动有: ①回收废品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以“手拉手地球村”为基地,以提高队员人文素养为目的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废报纸、饮料瓶及其它可回收的废品。 为了把回收活动落到实处,每个中队都有“环保小卫士”,负责指导队员分类回收废品,并把这一情况记在“废品回收登记本”上,做到了把关严、分类细、记录准、反馈快。 ②向社会呼吁活动。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许多家庭还没有养成回收废品的习惯。萧山现有114万人口,如果一户一户地去调查、教育,那得花费多少时间多少人力啊。学生发出了“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感叹。他们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环保的资料,进行宣传还做了书签,画了环保画,把废品制作成小工艺品送给同学、幼儿园的小朋友、社区的居民,努力宣传环保,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除了从自身做起外,学生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不少保护环境的意见与建议,如针对废品回收不方便的问题,学生向环保局建议在社区设立分类回收箱。针对废电池处理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萧山日报》的读者热线呼吁,终于引起了社会重视,使得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废电池终于有了让人放心的去处。 (三)、以隐性课程为辅助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情境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隐性课程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我校的环境教育充分利用了这一途径。 1、物质情境方面。我校在校园的建设上,舍得投入。我们围绕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目标,在校园有限的土地上见缝插绿,使绿化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全校绿化覆盖率超过校园面积的30%;改建了活动区,使原黑色煤渣操场变为红绿相间的塑胶和草地,彻底改变了校园尘土飞扬的不洁环境;建起了程控化播音设备,变刺耳的铃声为动听的音乐;改建了厕所的冲水设施,用水管阀代替了原冲水箱,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改建了食堂灶具,把煤灶改为煤气炉灶,减少了大气污染。使广大师生处处感受到环境的怡人。 2、文化情境方面。学校的宣传窗、教室的黑板报等均能以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紧紧地吸引广大学生,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环境教育氛围的创设与烘托。如:每学期都在宣传窗里展示学生的环保剪报、环保书签、环保宣传画;在校刊《小荷》里刊登学生以环保为主题的习作;在黑板报上宣传环境知识;在走廊上张挂环保宣传画、环保宣传标语和环保宣传口号等形式,使学生在这浓浓的保护环境的宣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环境意识,巩固和端正环境价值观,并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3、人际情境方面。教师是学生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本人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均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教师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活动: 首先是学习环保知识。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班,外培回来后,培训全校师生,还邀请环保局的同志作专题讲座,购买了大量关于环境的书籍,征订了《中国环境报》、《环境时报》、《杭州市环境报》等多种专业报刊,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氛围。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二,争做环保实践者。占教师总数80%以上的女教师都参加了“碧、蓝、绿”护卫队,她们学习环保知识后,积极宣传环境保护、争做环保实践者。这些活动可以概括为:绿色办公、绿色用餐、绿色洗涤、绿色交通、绿色购物,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环保行为。 在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交流环保思想和经验,相互影响。教师设计和建设班集体,也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因此,我们坚持每年开展“绿色中队”和“环保小卫士”的评比工作,并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途径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我校的环保工作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促进学生环境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使环境教育能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我校的创绿工作除了充分利用好以上三条途径外,还开展了争创“绿色中队”活动。我们的“绿色中队”分为三个星级,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比条件和评比细则,每年评两次,每次都是在自评、互评、学校“创绿领导小组”评的基础上确定星级等次。星级“绿色中队”的评比使得每个中队每学期都觉得有目标、有希望,更使学校环保教育落到实处、收效明显,全校师生逐渐养成了保护环境、宣传环保的好习惯。(杭州市绿色学校———萧山区育才小学) 附录 “绿色学校”核心评估标准 一、 成立绿色学校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二、 学校为各类环境教育活动提供资金和物质、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三、 学校环境管理措施有力,体现环境保护概念。降低污染、垃圾减量、节约和回收资源、节能等环保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四、 绿色学校档案原始数据和文件完整,分类清楚,形式多样,长期积累。 五、 在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效果良好。 六、 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鼓励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的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 七、 学校具有明显的环保文化氛围,师生环保意识高,积极参与各类环保活动。 八、 学校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师生在社区和个人生活中自觉注重环保实践。 九、 学校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十、 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学生环保小组,参与学校环境管理。 “绿色学校”的定义 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软、硬件齐抓共管铸就“绿色工地” 当前,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打造国际休闲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之高,已给我们在市中心的建筑工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杭州市创建“绿色工地”活动,本身已超出了创建的范畴,我们认为能够为自己的家乡更加美丽富饶做点贡献是理所应当的。 工程指挥部领导以及项目部经理都非常重视创建“绿色工地”活动,项目经理亲自抓落实,选派四名项目副经理、施工员、安全员参加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创建“绿色工地”的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建立有较强战斗力的创绿领导小组以及组织网络体系,在总图布置中根据一期创建绿色工地的成功经验,得到更加的完善。 西湖文化广场二期地下室位于市区中心广场运河段北岸,占地13.6公顷,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工程由A、B、C、D、E、H、J、K共计8个区块组成。由于深基坑,面积又大,我们在总图施工中投入75万元浇筑一条长约千米,宽6.3米的硬地平通道,排水系统设上中下三道,全部用水平仪测出流水的坡度及方向,建沉淀池三套,集水井12只、环通二道水管约1500余米,并做到全部基坑水经合理抽蓄,沉淀后再使用,多余水达标再排放,这样既有效控制了污水的排放,又节约了越来越宝贵的自来水资源。如果以每天20吨水的使用量计算,这一项举措一年就可节约用水7300吨。 项目生产部门的广大员工在繁忙的生产间歇,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大家主动学习创建“绿色工地”的技术指导手册,仔细研究如何控制扬尘、污水、噪音、建筑垃圾的具体措施,在落实生产任务中一同加以贯彻,教育广大员工要珍爱大自然,大家积极、主动地为创建“绿色工地”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我们利用工地学习室为培训场地,以及邀请经过培训的同志为辅导员,不失时机的对全体管理人员、班组骨干,特别是清扫班、打水班这些直接参与者进行创建“绿色工地”工作内容的培训,仔细指导他们平时的工作。 项目部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有效进行,还高薪聘请了一名责任心强,24小时住工地的老师傅负责大门、道路的保洁,以及水沟、沉淀的及时清理、疏通工作。可以这样说,我们浙江建工西湖文化广场项目部的大门,在这一年施工当中永远是干干净净的,这也得到了区环保局、行政执法局领导的肯定。此外对于大门冲洗及道路保洁工作,项目部领导都做了明确的安排。高峰期安排37个人,平时安排16个人,对南北两个大门采取24小时冲洗,2人一班分四班,做到确定专人,明确责任,达标考核。同时,项目部专门聘用了一名水管工,保证平时对水泵的维修保养,每月不管水泵的好坏都调换一次,拆下的水泵都拿去修理厂保养以确保使用。对于大货车的进出,明确规定了南大门进,北大门出的行车路线,并制定了冲洗站工作制度,实行有序管理。 由于西湖文化广场工程特殊,10万平方米地下室需设二道支撑,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需要实施分段定向爆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大,并要以最快的速度外运。针对碎渣清理容易产生扬尘这一情况,项目部严格按照创建“绿色工地”的要求,安装了移动喷淋系统,施工到哪里就马上移设到哪里,实行24小时喷洒水这一措施把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项目部的陆优民经理清楚地认识到创建“绿色工地”不仅硬件要到位,软件也应跟上。为了营造创绿氛围,并使广大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学到一些环保知识,便想方设法搞好工地创绿宣传。分别在南北两个大门设置了宣传标语牌,南大门设置了一块长36米、高5米的巨幅宣传绿色工地的标语广告,并在前方配以大草坪衬托;北大门是二期施工的主要通道,在冲洗站对面设计制作了一条长达45米的大型环保宣传廊。位于大门正前方“八牌一图”的设计布景与创建“绿色工地”的要求相配套,高高耸立在塔吊上的立体广告宣传口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醒目、和谐,充分显示了我们工地创建“绿色工地”的决心。创建“绿色工地”工作同样也少不了绿色的点缀,项目部的员工本着对环境保护的无比热忱,发扬补绿、插绿、增绿的植树造林精神,规划工地绿色植物的布置。对于暂不使用的场地进行大面积植草皮绿化,以控制扬尘。对于硬地坪道路以及办公室大门周边,进行摆台布景以美化环境。同时对生活区围墙进行美化绿化,共计购买草皮500方,添置盆花盆景600余盆。 通过创建“绿色工地”活动,项目部陆经理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我们工作做得不扎实,有漏洞不仅会被市民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执法部门的处罚。与其这样得不偿失,还不如把钱花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上,既为杭城环境的美丽奉献了一份力量,又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水准,展示了大公司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作为我们这样的特级资质企业应该走在前面。 (西湖文化广场二期地下室项目部 闻人卿) “绿色工地”基本要求: 1、 组织要求。建立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总责,设立工地环保监督员,环境保护工作和文明施工纳入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落实;有创建活动记录、经费和完整的工作档案。 2、 人员要求。工地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创建工作,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意识,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对工地全体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教育。 3、 工地要求。严格按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要求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无违反有关环保和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行为。工地内所有污染源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节水、节电节能形成风气,可再生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节水、节电节能形成风气,可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参与建筑工地“群众环保监督小组”活动。工地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宣传氛围,设立环保宣传橱窗和环保宣传标语。 让春色常驻洁莲———创“绿色社区”活动回眸 洁莲社区位于采荷街道的中部,占地面积约0.69平方公里,现有住户2520户,人口近八千人。由于洁莲是个旧小区,房屋大多建于80年代末,人员由拆迁户、单位员工和商住户构成。几年来,洁莲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环境保护工作为重点,以净化、美化、亮化社区环境为突破口,在全社区广泛开展了创建绿色环保社区系列活动。8000名住户本着“从我做起,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通过辛勤的劳动硬是把一个80年代的旧小区改建成了一个无污染、无噪音、环境优美的市首批“绿色社区”。通过一系列美化家园的活动,有力的保护了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创造了浓郁的文化生活氛围,全方位的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天的洁莲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洁美环境,清纯如莲。 一、深入发动,广泛宣传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人们需要绿色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在搞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活动,动员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活动中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让人民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也使社区内的文明新风活动向纵深发展。 社区积极开展“保持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活动,着重围绕搞好植树绿化,清理白色垃圾,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源污染四个主要任务,组织开展集中性整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社区着重抓好“三线一片”的综合治理工作。“三线一片”即对洁莲金谷线、紫藕翠柳线、双菱青春东路线,合成为一个大片;经过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旧中求洁,集中行动等形式,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如今洁莲社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八千双勤劳的双手正在合力建设美好家园。在洁莲你会看到,党员群众认养绿地,植树种草、擦洗护栏;年迈的老人、天真的儿童活跃在自家房前屋后,播绿护草,捡拾垃圾。认养绿地“一带一”行动、周末清洁环境一小时……一个个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生动的画面映入眼中,真切地告诉你:洁莲人正在用双手把家园装扮的更绿、更美。 二、打好基础,抓好社区环境的建设、整治和管理 环境关系你我他,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改善社区的面貌,提高社区的品位,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振奋人的精神。社区根据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社区环境的建设、整治和管理,在“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上求发展,坚持从影响人、改造人的角度出发,着力提高社区环境质量、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全面提升社区环境品位。原先社区内绿化布局杂乱无章,品位不高,我们专门请来了农大的专家教授帮助设计,首先消灭了绿化的空白点,对楼间绿化带中的不同树种重新进行了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建造了大小不等的花坛6个,把主干道两侧的基石漆成了渐变的绿色,与绿化带融为了一体,并加强对绿地的精心养护。 专业护绿为洁莲社区的绿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动员起来的群众则成为保护绿色的屏障。2003年9月,我们又对社区内的草坪进行了大面积的改建。通过多年努力,社区可绿化率达98%以上。为把社区绿化与营造社区文化氛围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社区环境文明品位,巩固“绿色社区”的荣誉,我们以“景观化、智能化、功能化、休闲化、生态化、网络化”六个方面为主抓手和突破口,对小区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布局,在主干道两侧新建了休闲小品四处,在小品中穿插设置了科普画廊、社区新貌、社区活动花絮等。我们还投资设置了与环境协调的石桌椅、凉亭,开辟了健身角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景观优雅的锻炼、休闲、观景的场所。社区内种植的桂花、广玉兰、松树、桔树、银杏、月季、茶花、梅花等几十种各类花卉苗木、绿化植被同社区内的园艺小品、各类宣传栏、采荷公园等交错有致,共同构成了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蕴涵文化品位的花园式的社区环境。 由于社区中的房屋建于80年代末,各种设施开始老化。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成了社区的立面整治和“平改坡”,从根本上改变了社区环境设施的破损,共对小区内63幢楼房进行了内外的粉刷,计33640平方米;拆除保笼3853只、雨棚2769只;拆除一楼各种违章964户,计7500平方米;改建了大门二处;投巨资修补、重新铺筑社区主次干道,彻底改变破损失修、路面保洁不到位的局面。就这样,我们把一个旧小区建成了一个洁净有序,红绿相映的美好家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捡垃圾的多了;糟蹋的少了,爱护的多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居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寻找载体,突出重点 为使“绿色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我们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载体,抓住重点,确保“绿色社区”工作的深化。一是加强在社区全方位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进行宣传的同时,在垃圾房上张贴“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指示牌,指导居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处理。不随意倾倒垃圾,在居民中已形成一种默契;二是为彻底整治社区内卫生死角、僻角脏、乱、差的现象。社区对装修户建筑垃圾责任承包,实行谁家装修,谁家一定要在三天内将装修垃圾清理干净的规定。三是集中开展“净、绿、美”为主题的清除乱贴乱画现象,加强对乱贴乱画源头的治理。四是通过文艺演出、展示牌、标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讲社会公德,树环保意识”。宣传、教育群众不乱丢垃圾,少用、以至不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用品,自觉抵制有损环境的产品和服务。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去年九月社区组织采荷二小、采荷中学的学生们开展保护社区“官河”生态环境公益活动,开展“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保护河道一片绿色”的主题活动。 四、巩固成果,长抓不懈 创建“绿色社区”作为城镇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管理体制的需要,是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共谋发展。创建“绿色社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机结合和新的尝试,为社区建设者提供了一个全新领域和模式。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借鉴学习兄弟社区的工作经验,结合我社区的实际,不断开创绿色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宣传攻势不减弱。通过宣传栏、阅览室,制定集中学习和社区宣传活动制度等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工作,同时通过环保学校的活动,环保楼道、绿色家庭的定期评选以及环保小卫士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学校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使“社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因而从我做起,使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成了每位社区成员的自觉行动。 三是建立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护绿队和保洁队。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卫生主任为龙头,社区绿化工、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等为基础的“绿色队伍”,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坚持为社区的大街小巷美容,为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开展宣传,更为“绿色社区”锦上添花,四季常青。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社区”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洁莲社区将继续凝聚八千双手的力量,同顶一片蓝天,同踏一方绿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奏响时代的乐章,使市民生活向着现代化、高素质的目标迈进!(杭州市绿色社区———洁莲社区) 附录 “绿色社区”的基本条件 1、 社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列为社区重要议事内容,有一个健全的绿色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由社区主要负责人分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绿色社区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 2、 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并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类环境保护活动,力求做到每月有内容,每季有活动。全年参加活动的人次应占社区居民人数的30%以上。 3、 社区居民应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将保护、改善生态、合理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推行垃圾分类、自觉回收废电池、废灯管等,拒绝“白色污染”,不吃野生动物。 4、 社区居民初步养成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提高物品的重复使用率,社区应积极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5、 整个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清静,可绿化面积都得到有效利用,没有违法建筑,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教育标志牌和环保公益宣传广告,墙报上设有环保专栏,并经常性地更新。 6、 社区内各污染源都已治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区污水纳管、雨污分流工作。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随意倾倒废物等污染环境的事件发生。 与环境相关的纪念日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21日 世界林业日 1971年创立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创立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960年创立 4月7日 世界无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创立 5月21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4年创立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9年创立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创立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994年创立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1990年创立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95年创立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979年创立 11月8日—12日 全国节能周 绿溢太湖源 这是一个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村庄,连空气都格外洁净清新……这就是临安市太湖源镇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太湖源镇,森林覆盖率达78%,生态环境堪称一流。 太湖源镇位于太湖水系源头,又处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扩区范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是该镇的工作重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该镇就开始封山育林,并先后建起了7万多亩淮太防护示范林和17万亩生态公益林。该镇还引导农民山上种毛竹、山腰种山核桃、山下种菜竹。如今,全镇经济林面积已达到6万多亩。 绿色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更为农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实惠。高山蔬菜、高山花卉、高山茶叶、高山西瓜、高山药材等绿色农产品深受都市居民的青睐。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85元。 太湖源镇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相继开发了太湖源、神龙川、东天目等景点。2002年,这3个景点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50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带动了三产,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应运而生,番薯、南瓜等农副产品也身价倍增。 环境变美了,农民变富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沙村村民过去靠砍树烧炭为生,结果树越来越少、山越来越秃、人越来越穷。林业专家一方面指导村民发展无公害竹笋、有机茶、山核桃等经济林,一方面制订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的规划。1998年,临安市第一个生态旅游景点太湖源推出后,吸引了大量沪杭等大中城市的居民周末前来休闲度假。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数着越来越多的票子,村民们很开心。年逾古稀的夏洪根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村里偷砍偷伐的事管也管不住。现在上面给了砍伐指标我们都不要,这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最大的‘绿色银行’。” 太湖源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湖源镇工业经济的发展。精明的太湖源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地办工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到临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兰锦、玲珑等工业园区安家落户,既确保了青山绿水,又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2002年,全镇的工业总产值达30.67亿元,名列全市前茅。 西溪湿地,最后的江南水乡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溪历史悠久,闻名于世,历史上与西湖、西泠并称“三西”,是目前国内众多城市中少有的一块“泻湖型低洼湿地”。西溪不仅对调节生态、改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汇集了江南水乡、湖光山色、原始风貌,是国家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切实加强对该地区的保护,西湖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积极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规划保护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通过生态和景观恢复,积极保护特有的网格状河网、水乡沼泽资源,以及由柿树、樟树、柳树、竹林、芦苇等构成的陆生、水生植被资源和鸟类与鱼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充分体现西溪湿地资源的独特性。 届时,人们就能深入在有几百年树龄、近万株古柿树林中穿越,静静欣赏有莽莽苍苍柿树林的湿地风光,到“仙岛荡”上悄悄观察丰富的湿地鸟类资源。或在早春时划着小船,摇逸于纵横交错的河港中观赏香雪霏霏的梅花,感受具有独特风味的“西溪探梅”;夏日里在荷花池的迷宫中放飞心情,去轻吻那含苞欲放的荷苞:金秋时到秋雪庵、弹子楼上放眼观赏那漫无边际、洁白如雪的芦花,.体验“芦荻秋雪”美景的魅力,或者投身于百年蒋村龙舟赛的热烈场景中;瑞雪里在西溪洲观“洲上飞雪”或体验“独钓寒江”,别有一番风味。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打造出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进一步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城市品位。 杭州市生态示范区———上马乡 上马乡位于建德市西部,距市区新安江城33公里,与 320国道相连,全乡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总人口13232人,山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76%,其中毛竹面积3万亩,是建德市的毛竹之乡,全乡有名木古树30株,并有浙江省稀有观赏竹种黄金碧玉竹近2000亩。 上马乡是一个文明古老的山乡,乡驻地有一座明朝时建造的三孔园形石拱桥———霞雾桥,清嘉庆间和同治三年重建,桥身均用青石板砌筑,造型美观,历尽数百年的运行,完整无损,一九八五年十月被建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马乡党委、乡政府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把上马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效益良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自然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举,做到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上马乡在创建生态乡建设中,认真抓好森林资源和植被保护,坚持封、管、造结合,已有省级生态公益林7000亩,近几年,上马乡党委、乡政府为把素有建德市毛竹之乡的上马建设好,做大做强,做好毛竹产业,已投入近200万元,发动群众对万亩竹林进行深挖抚育和低产林改造, 2003年10月20日被杭州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确认为都市农业示范园。 2002年8月份上海客商李仕亲看中上马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竹林资源,投资100余万元组建了建德市亲密生态家禽有限公司,年可饲养50万羽“放山牌”土本鸡,全部投放上海市场,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 上马乡的黄金碧玉竹分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高山上,该竹历来都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建德市霞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生产的笋干,采用该竹研制而成,2000年参加杭州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获银质奖。2001年参加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获优质奖。2002年度获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 。2003年10月9日,通过浙江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获中国有机食品称号。 上马乡建有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库2座,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小二型水库2座,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84座,共蓄水量达260万立方米,这一批山塘、水库的建成为上马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保证,为认真抓好水污染的防治,减少因生产、生活而造成水体污染,在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残留有机磷农药,全面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新型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对土壤、水体的污染。在农民建房中要求农户建造高标准卫生设施,确保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溪流中。 生态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就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设起来的城市,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生态城市内涵分析: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循环经济,即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开发采用节能、降耗、再生、污染防治、信息等新技术,调整生产、流通和消费诸环节,使资源和能源得以有效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有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定的社会秩序、开放民主的社会政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的文化发展、绿色的生活社区和生态化的城市空间环境。 总之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变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协调、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生态市的主要标志: 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市的基本条件: 1、制订《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 2、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城市建成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 3、全市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4、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5、全市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投诉指南 水污染 鱼塘发生死鱼事故 鱼塘 属企业排污造成的 非企业排污造成的 市环保局 农业局 新华路 112号 投诉电话: 12369 南山路 262号 投诉电话: 870664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三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 市区下水道发生堵塞造成污水横溢地面环境。 下水道 城管办 体育场路 243号 投诉电话: 85808066 根据《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一款 西 湖 向西湖内倒污水、粪便、垃圾或在湖边洗车辆、衣服等物。 创模亮点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延安路 470号 投诉电话: 85811912 创模亮点 根据《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四款 洗 车 固定洗车点污水乱排 有执照 无执照 当地环 保局 工商行政 管理局 上城局:清泰街563号。电话:87820674、13777823113晚 下城局:新市街105号。电话:85235643、13777823119晚 西湖局:紫荆花路108号。电话:88489024、13777823129晚 拱墅局:德胜路218号。电话:88354079、13777823139晚 江干局:景芳路93号。电话:86038745、13777823190晚 滨江局:西兴镇人民路18号。电话:87795780 下沙局:下沙开发区银都商厦。电话:86912061 萧山局:萧山区环城南路112号。电话:82656565 余杭局:临平镇藕花洲大街22号。电话:86245678 西湖管委会:延安路470号。电话:858119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三款 凤起东路 109号 投诉电话: 96315 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十五条 创模掠影 摊 点 公共场地流动的无证小吃、洗车等摊点污水乱流 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局 体育场路 238号 目 录 投诉电话: 96310 根据《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 钱塘江 向钱塘江倾倒垃圾、废士、泥浆 省钱塘江 管理局 清江路 185号 投诉电话: 86044191 根据《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三条 船 舶 船只排放污水(运河) 市交通局 中河北路 108号 投诉电话: 854601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条第二款、第四十条 饮食服务 饮食店、大排档、快餐店、酒家(无住宿)污水乱排 有执照 无执照 城市行政执 法管理局 工商行政 管理局 体育场路238号 投诉电话: 96310 凤起东路109号 投诉电话: 963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十五条 河 道 工厂企业及宾馆、有住宿的饭店向河道、运河排放臭水污水 市环保局 新华路 112号 投诉电话: 1236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三款 河 道 河水发黑、发臭(非企业排污造成)或挖河道引发的河水污染 林水局 各河道管辖的职能部门 德胜路 353号 投诉电话: 88393456 根据《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款 运河:市交通局 (其他河道
世界环境保护日大全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