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韶关始兴逸夫小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04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2006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园网资源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02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我校每学年在购买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电子教材和录音带、录像带的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实用性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自我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光盘30多张,投影片510多张,录音带、录像带555盒,视频音频资料20多套。近两年自行开发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近67个,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在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教育软件评比上,我校教师自行制作的各类课件设计因新颖独特,具有现代感,受到高度的赞赏和评价。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成果评估中被评定为三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实验论文有10篇在国家、省、市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4篇,市级3篇。实验教师何雪英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制作《保护未成年人法》网页,荣获广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优秀设计一等奖,2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广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韶关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十多篇实验论文和十多个实验课件未发表或获奖,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之中。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03——2004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韶关始兴逸夫小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04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2006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园网资源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02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我校每学年在购买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电子教材和录音带、录像带的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实用性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自我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光盘30多张,投影片510多张,录音带、录像带555盒,视频音频资料20多套。近两年自行开发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近67个,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在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教育软件评比上,我校教师自行制作的各类课件设计因新颖独特,具有现代感,受到高度的赞赏和评价。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成果评估中被评定为三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实验论文有10篇在国家、省、市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4篇,市级3篇。实验教师何雪英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制作《保护未成年人法》网页,荣获广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优秀设计一等奖,2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广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韶关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十多篇实验论文和十多个实验课件未发表或获奖,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之中。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03——2004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