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一岁开始就说话。有人认为这说话的问题、这口语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学的吗?有什么值得讲的吗?我没有学过不也说话吗?我不是照常工作?有这种想法,不奇怪。但是,当你知道了口语也要讲究的时候,当你知道学了与不学不一样的时候,当你听到了会说会讲,讲的好与不好这些情况的时候,这个问题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我举一个例子,一篇稿子有这么一段话:1998年的7月26日下午2点,长江第三次洪峰又来了,36米高的洪峰卷起足有两米高的巨浪冲向单薄的泉州大堤……。如果按一般的语气念起来很平淡,运用气和口语技巧效果就不一样。再有,我们有时听报告非常振奋,有时会纷纷欲睡,就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掌握说话的特点,没有掌握好语言的技巧。因此有必要来学习口语的有关知识,口语的表达技巧,这样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表达得更好、更理想、更有感染力、号召力、鼓舞力。?一、口语的基本知识
(一)口语的基本要素:
1、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音长,如语气词“啊”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它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
(二)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2、清晰。要人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那或是生活的玩笑,或是说相声,一般的情况一定要说得清晰,让人听得懂。2、流畅。不要有口头禅,有的人作报告开头喜欢用“这个、这个”,有的人喜欢每句后面用“啊、啊”,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3、响亮。说话是说给大家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让人听得清楚,所以要响亮。
4、口语化。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就要口语化,比如:发言稿是要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念给大家听,就要口语化;演讲稿要说给大家听也要口语化。口语化有三个途径:(1)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比如,书面语“此时”,口语表述就要用“这个时候”。(2)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这就是说,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有的书面语“良久”,口语就只能说“很久”。(3)书面语停顿靠标点,口语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把书面的停顿变成口语的停顿,书面的停顿靠标点符号,口语的停顿靠词与词(组)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间歇的时间来表现,而且,远远多于书面语停顿的时间。
(三)口语表达特点1、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口语只是将思维外化了。2、简散性。即常使用的是一些短句、散句,有时可使用体态语都能表达,它的结构松散的。3、暂留性。我们讲话是通过声波传播的,而声波瞬间即逝,有心理学家作过一次测试:我们听话的过场中能够精确留在记忆中的大概不超过7-8秒钟。既然是短暂的,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呢?是从整体上把握、从语流上把握。语速给我们的启示一,就是想好了再说,启示二,是说话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发言200字/每分钟,最快不能超过280字/分钟。每次发言(座谈会、讨论会)最好不超过2分10秒,否则,被吸收的信息大大削弱。4、临场性:(1)时空是特定的,说话必须符合时间和空间并受其制约,比如,我今天来讲课,我不是来演讲的、也不是来讲故事的,我要受到这时空的约束。(2)表达的对象是特定的,听众是特定的。(3)现场的氛围是特定的。了解这点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由于是特定的,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想好了再说;第二,说话要受现场氛围的影响,要考虑“现场反映”,要适时调整语言,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质。5、综合性:(1)系统的综合,说话时,语言、声调、态势语要综合考虑,如果语调没有变化,语言是枯燥的,如果没有加一点体态语,语言是不生动的,系统的综合要求在说话是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来完成说话内容,且各部门、各系统要有整体感、协调感。(2)调动的综合。口语表达有一个过程,就是从生活到思维,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可了解这个人。同样的稿件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调动知识素养、要调动能力素养,要调动生活积累。(3)手段的综合。口语表达是传声的、有感情的,同时手段是多样的。传声包括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四)基本原则:
1、话由旨谴,2、话贵慎真,3、话因人异,看人的心理需要?,或是说话前预测一下人家会有什么打算,4、话随境迁,“境”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说话现场。
二、口语表达技巧
(一)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二)停连掌握技巧
1、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2、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3、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4、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
(一)口语的基本要素:
1、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音长,如语气词“啊”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它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
(二)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2、清晰。要人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那或是生活的玩笑,或是说相声,一般的情况一定要说得清晰,让人听得懂。2、流畅。不要有口头禅,有的人作报告开头喜欢用“这个、这个”,有的人喜欢每句后面用“啊、啊”,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3、响亮。说话是说给大家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让人听得清楚,所以要响亮。
4、口语化。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当我们写好一个书面的东西,不是读是说出去的时候,就要口语化,比如:发言稿是要说给大家听而不是念给大家听,就要口语化;演讲稿要说给大家听也要口语化。口语化有三个途径:(1)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在口语里都要变双音节词。比如,书面语“此时”,口语表述就要用“这个时候”。(2)文言词变白话词。例如有这么一篇演讲稿:“教育历来被视为一片未加污染的绿洲,”如果说出去就有两个地方要变动一下,“教育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片没有受到污染的绿洲,”显然第二句效果好些,这就是说,第一要把单音词变多音词,第二要把文言变白话,有的书面语“良久”,口语就只能说“很久”。(3)书面语停顿靠标点,口语靠情感的处理、靠语气的变化。把书面的停顿变成口语的停顿,书面的停顿靠标点符号,口语的停顿靠词与词(组)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间歇的时间来表现,而且,远远多于书面语停顿的时间。
(三)口语表达特点1、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口语只是将思维外化了。2、简散性。即常使用的是一些短句、散句,有时可使用体态语都能表达,它的结构松散的。3、暂留性。我们讲话是通过声波传播的,而声波瞬间即逝,有心理学家作过一次测试:我们听话的过场中能够精确留在记忆中的大概不超过7-8秒钟。既然是短暂的,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呢?是从整体上把握、从语流上把握。语速给我们的启示一,就是想好了再说,启示二,是说话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发言200字/每分钟,最快不能超过280字/分钟。每次发言(座谈会、讨论会)最好不超过2分10秒,否则,被吸收的信息大大削弱。4、临场性:(1)时空是特定的,说话必须符合时间和空间并受其制约,比如,我今天来讲课,我不是来演讲的、也不是来讲故事的,我要受到这时空的约束。(2)表达的对象是特定的,听众是特定的。(3)现场的氛围是特定的。了解这点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由于是特定的,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想好了再说;第二,说话要受现场氛围的影响,要考虑“现场反映”,要适时调整语言,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质。5、综合性:(1)系统的综合,说话时,语言、声调、态势语要综合考虑,如果语调没有变化,语言是枯燥的,如果没有加一点体态语,语言是不生动的,系统的综合要求在说话是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来完成说话内容,且各部门、各系统要有整体感、协调感。(2)调动的综合。口语表达有一个过程,就是从生活到思维,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可了解这个人。同样的稿件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调动知识素养、要调动能力素养,要调动生活积累。(3)手段的综合。口语表达是传声的、有感情的,同时手段是多样的。传声包括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四)基本原则:
1、话由旨谴,2、话贵慎真,3、话因人异,看人的心理需要?,或是说话前预测一下人家会有什么打算,4、话随境迁,“境”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说话现场。
二、口语表达技巧
(一)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二)停连掌握技巧
1、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如“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反了。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2、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3、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4、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如:“最贵的一张(停)值一千元”,表示最贵的只有一张,其它的不足一千元;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谁/都明白”就有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有些排比句通过停顿变得很美,节奏很好,如写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讲稿:“每天的太阳是您的,晚霞是您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要重复强调的是停顿不是中断,只是声音的消失,它绝对是气流与感情连起来的,有停就有连,而且某种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