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严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厚的爱心,一腔奉献的热血…….这就是肇源县福兴乡中学教师邓喜成的真实写照。邓喜城,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1953年1月出生,1974年8月成为福兴乡长兴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90年,被调入福兴乡中学并任教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着。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勤恳踏实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努力钻研,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福兴乡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几载的春华秋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现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情况介绍如下:
一、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刚刚毕业时,邓喜城与其他同龄人一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他刚踏上长兴村小学那片土地时,却有些震惊:斑驳陈旧的校舍,尘土飞扬的小道,简陋狭小的办公室,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有点茫然失措了。他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杂物以及几厘米厚的灰尘,他真正感觉到了条件的艰苦。可当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讲台,面对着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时,他发现,自己找到了多年梦想的起点,心底燃烧着一团烈火。从此以后,他总是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静时在孤灯下批改作业,认真备课。
当时的福兴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经济比较落后,教师的收入极其低下。就这样他既要踏实教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条件艰苦不足以让他退却,倒是那些鄙视的目光让他内心惊动。为了这群孩子,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痛下决心----投身杏坛,以教为乐。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邓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他
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年三班学生李春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动的他总爱在课堂上给老师们添麻烦,不是这节课和同桌讲小话,就是那堂课要做小动作,一句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办公室里常常会看到他的影子。自从开展“交心”活动以来,邓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耐心说服从宽处理的原则,每天的课堂上,哪怕他只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他,有一点转变就适时鼓励他。在邓老师宽严有加,细心浇灌下,李春城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希望,他变了。如今,这位曾令许多老师头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石油学院。
对学生严而有度,用爱与学生交流,用真诚与学生相处,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咱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下课后是朋友,如果你们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咨询。”学生们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老师,所以下课后她的身边围满了学生,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他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学生们都说:“邓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关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都养成爱学习,爱劳动,尊敬师长,兴趣广泛的好习惯。是的,在学生们心中,邓老师是他们的良师、是益友,用他们的话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有的学生还为她写了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学习,刻苦钻研。
邓老师深知“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为了不断地追求这门无止境的艺术,他迈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广泛地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教学专着。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不仅拜同校的教师为师,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今又把学习转移到了网上,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听,有时一天还听两节,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特点——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注重积累、培养迁移。教学中她坚决摒弃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课堂气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有利于互相探讨,自主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们反映,在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听课再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而是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享受。
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爱心全部给了学生的人,一个把自己都交给了工作的人,一个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人。有人曾问他“你这样累吗?”邓老师笑着道:“谁会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换来学生的发自心底的微笑,能浇开学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学生走上光辉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点!我愿意累上一辈子!”
这----就是邓喜城,一位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他用爱心与奉献诠释了教师的神圣,用坚守与承诺浇灌了满园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