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绝妙的音乐华章层出不穷。这其中,祖国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更是表现出了伟大的音乐天赋,在云南省白族地区遗留下来的白族“洞经古乐”就是杰出的民乐瑰宝之一。自云南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以来,各少数名族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洞泾音乐”,它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而且还为云南的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因远镇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因远洞泾古乐”受到的保护和关注还不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掘这一优秀的少数名族传统文化,7月25日至7月31日,我们实践小组一行来到云南省因远镇,就此地的白族“洞经古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做了调研。
次实践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利用我们的热情、知识为民族文化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针对当地面临消失的白族洞经古乐文化的抢救工作,宣传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引起当地政府、人民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是,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唤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出发到因远之前,我们在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种音乐,不到15%的人听说过,只有一位年长的老人熟悉和了解。调查结束后,玉溪日报的记者对我们进行了采访。 7月26日,我们调查小组到达元江,与当地电视台取得联系,并对如何宣传“洞泾古乐”进行了商谈。我们计划在因远举办一场“洞泾古乐”的表演,当地电视台答应我们,他们可以在举办那天给我们派记者过去录制,并帮助我们在电视上帮我们宣传。当天下午,我们乘车赶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因远。 7月27日,按照我们的计划,今天我们要对演奏洞经音乐的老艺人进行采访。在当地宣传干事的指引下,我们对几位老艺人进行了采访。 采访时老艺人为我们演奏洞泾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因远洞经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初,洞经音乐作为一种皇族音乐,只能在宫廷上或是皇家祭祖的时候才能进行演奏。但是它很快的流传到了民间,经过民间艺人的丰富及传播下,在明末清初,它的发展以及影响达到顶峰。在其发展的最高峰,每一个居住在这的白族的人民,或会唱一首洞经,或会演奏一种乐器,更有胜者两者皆会,而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就可能找不到玩伴,只能当一个看客,因为在农耕之余,白族人民便会聚在一起演奏洞经音乐,把它当作一项娱乐活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清末以来,因远洞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外来文化的冲击、战火的毁坏、认为的故意破坏,使得洞经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的状态。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洞经有关的建筑物和书籍,几乎都被毁坏了。 近年来,随着一些老艺人及社会人士的努力推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发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日益重视,并准备把洞经古乐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洞经古乐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的因远镇已有四个自然村成立了洞经古乐表演队,洞经古乐表演在当地已初具规模,而且镇政府也在每年有限的财政预算中拨出部分资金予以扶持,并每年举行“三月街·米干节”等旅游文化活动,推动洞经音乐的发展。但是,洞经古乐现在依然面临着传承、宣传、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7月28日,我们对昨天进行采访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了一份相关的报告,并拟定了一份明天演出的具体安排。我们联系了电视台的记者,跟他们讲述了明天的演出活动的具体事宜。 7月29日,我们利用上午和中午的时间,对演出场地进行了打扫,并进行了布置:贴上了横幅,更换了老化的电线和灯泡。下午,记者们终于赶到了,匆匆吃完晚饭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表演。
活动总结: 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白族的文化以及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及认识,我们也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加深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我们也从那些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了,白族人民伟大的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我们对洞经的热爱,增强了我们把它宣传出去的决心。对于今后的宣传工作,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寻求各方的帮助,让因远洞经更好的传承下去。 特别感谢: 玉溪市大众电视台 玉溪日报社 元江县因远镇政府 实践人: 机械学院陈涛 龙臻旎 蒋信 马兆吉 段梦 赵勇 邱月 于然
次实践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利用我们的热情、知识为民族文化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针对当地面临消失的白族洞经古乐文化的抢救工作,宣传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引起当地政府、人民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是,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唤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出发到因远之前,我们在玉溪市聂耳文化广场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这样一种音乐,不到15%的人听说过,只有一位年长的老人熟悉和了解。调查结束后,玉溪日报的记者对我们进行了采访。 7月26日,我们调查小组到达元江,与当地电视台取得联系,并对如何宣传“洞泾古乐”进行了商谈。我们计划在因远举办一场“洞泾古乐”的表演,当地电视台答应我们,他们可以在举办那天给我们派记者过去录制,并帮助我们在电视上帮我们宣传。当天下午,我们乘车赶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因远。 7月27日,按照我们的计划,今天我们要对演奏洞经音乐的老艺人进行采访。在当地宣传干事的指引下,我们对几位老艺人进行了采访。 采访时老艺人为我们演奏洞泾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因远洞经大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初,洞经音乐作为一种皇族音乐,只能在宫廷上或是皇家祭祖的时候才能进行演奏。但是它很快的流传到了民间,经过民间艺人的丰富及传播下,在明末清初,它的发展以及影响达到顶峰。在其发展的最高峰,每一个居住在这的白族的人民,或会唱一首洞经,或会演奏一种乐器,更有胜者两者皆会,而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就可能找不到玩伴,只能当一个看客,因为在农耕之余,白族人民便会聚在一起演奏洞经音乐,把它当作一项娱乐活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清末以来,因远洞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外来文化的冲击、战火的毁坏、认为的故意破坏,使得洞经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的状态。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洞经有关的建筑物和书籍,几乎都被毁坏了。 近年来,随着一些老艺人及社会人士的努力推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发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日益重视,并准备把洞经古乐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洞经古乐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的因远镇已有四个自然村成立了洞经古乐表演队,洞经古乐表演在当地已初具规模,而且镇政府也在每年有限的财政预算中拨出部分资金予以扶持,并每年举行“三月街·米干节”等旅游文化活动,推动洞经音乐的发展。但是,洞经古乐现在依然面临着传承、宣传、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7月28日,我们对昨天进行采访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了一份相关的报告,并拟定了一份明天演出的具体安排。我们联系了电视台的记者,跟他们讲述了明天的演出活动的具体事宜。 7月29日,我们利用上午和中午的时间,对演出场地进行了打扫,并进行了布置:贴上了横幅,更换了老化的电线和灯泡。下午,记者们终于赶到了,匆匆吃完晚饭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表演。
活动总结: 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白族的文化以及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及认识,我们也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加深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我们也从那些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了,白族人民伟大的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我们对洞经的热爱,增强了我们把它宣传出去的决心。对于今后的宣传工作,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寻求各方的帮助,让因远洞经更好的传承下去。 特别感谢: 玉溪市大众电视台 玉溪日报社 元江县因远镇政府 实践人: 机械学院陈涛 龙臻旎 蒋信 马兆吉 段梦 赵勇 邱月 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