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站在这里有些感慨,也有点激动,我发现我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堂45分钟的课,课程过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抖动。所以今天我的演讲选择了这样一段话开头,那是我教师生涯第一堂课说的第一段话。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三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
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令
的——职业的幸福。
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我问学生的那三个问题更像是在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选择教育这个专业?我是否会将它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要怎样做,才能担得起“师”这样一个神圣地称谓。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前方这条弥漫着书香的路径上,已有许许多多勤勤恳恳、无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们用温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让我懂得了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爱心、责任心来回报这一份情谊。
有这样一位先生,没有教过我一堂专业课,但我由衷地尊他为“师”;这位先生我没有见过他的面,但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还是这位先生,第一次与他难忘的时候的对话,竞是精神的交融。他是我的老师,我所工作的内蒙古医学院着名解剖学资深教授——刘其端。
每一届新生来到学校的第一堂课都是在医学院的医学标本陈列室完成,在这里有三具骨骼标本极为醒目,那是一位学者与他的两名助手,而中间的这一位就是1956年医学院建院功臣——刘其端教授。1956年党中央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一所医药学府,随后一批国家级资深医学学者响应祖国的号召,自愿来到边疆,刘其端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时他在京城解剖学界已享有声誉,但他还是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走进了内蒙古。来到我的家乡时刘教授已年过半百,但他与同伴们振兴民族医学教育事业的那份热情,却染绿了整个塞上草原。
解剖学教研室是内蒙古医学院最早建立的教研室之一。记得初建时连解剖学所用的人体骨骼标本都很匮乏,我们的老教授就亲自动手,赶着牛车、拿着铁锹,带着学生到旷野、山脚、郊外、甚至是坟岗挖标本;与同事们一道建立解剖学档案;书写、整理教案;在同事们的记忆中,刘教授研究室的灯光总是清晨最先亮起,夜晚最后关闭。就是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师者,为我们在草原乃至中国的医学领域培养了无数杰出英才。然而,我们尊敬的老教授在弥留之际,没有交代儿女们一句话,却紧紧拉着院领导的手,恳请将自己的遗体留给母校用作学生解剖教学之用,为深爱的学生、为眷念的学校做最后一点事,这“一点事”在先生的描述中是那样的平和,可我们却分明已被震撼,那是一种力量,它与爱息息相关。那是对学校的热爱、对事业的钟爱、对学子的疼爱;那爱,爱得质朴深沉、爱得细腻委婉,那是人间真爱,那是“师”之大爱。刘其端教授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立起一杆“为师者”的标尺,让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师者,看到了一个方向,明确了一个目标,坚定了一种信仰,肩负起了一个神圣的使命。
如先行者般爱学生,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和不求索取;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手足一样把心和他们贴得更近;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风雨同舟;爱我们的学生,不溺爱不袒护,在他们跌倒时,鼓励他们勇敢的站起来!“人民教师”这光荣而神圣的称谓,它总能让我拥有无穷的力量,
扛在肩上,倾尽我全部的生命让他们离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们不说辛苦,因为我们正收获着幸福;今天我们不言付出,因为我们已获得了最多的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无需表白。
耕耘知识的沃野,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三尺讲台、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双鬓斑白就算青春不在;只要有孩子叫上一声“老师”,再多的委屈我们都无憾!感谢人民赋予我们这神圣的职责,我会谨记这份嘱托,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我的三尺讲台啊,是我人生最绚丽的舞台,我要与你、与你、与你们一道。在这育人的大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献身这阳光的事业吧,为花儿纵情绽放,为桃李处处芬芳,让教师的生命在奉献与耕耘中——熠熠闪光!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三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
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令
的——职业的幸福。
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我问学生的那三个问题更像是在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选择教育这个专业?我是否会将它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要怎样做,才能担得起“师”这样一个神圣地称谓。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前方这条弥漫着书香的路径上,已有许许多多勤勤恳恳、无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们用温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让我懂得了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获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爱心、责任心来回报这一份情谊。
有这样一位先生,没有教过我一堂专业课,但我由衷地尊他为“师”;这位先生我没有见过他的面,但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还是这位先生,第一次与他难忘的时候的对话,竞是精神的交融。他是我的老师,我所工作的内蒙古医学院着名解剖学资深教授——刘其端。
每一届新生来到学校的第一堂课都是在医学院的医学标本陈列室完成,在这里有三具骨骼标本极为醒目,那是一位学者与他的两名助手,而中间的这一位就是1956年医学院建院功臣——刘其端教授。1956年党中央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一所医药学府,随后一批国家级资深医学学者响应祖国的号召,自愿来到边疆,刘其端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时他在京城解剖学界已享有声誉,但他还是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走进了内蒙古。来到我的家乡时刘教授已年过半百,但他与同伴们振兴民族医学教育事业的那份热情,却染绿了整个塞上草原。
解剖学教研室是内蒙古医学院最早建立的教研室之一。记得初建时连解剖学所用的人体骨骼标本都很匮乏,我们的老教授就亲自动手,赶着牛车、拿着铁锹,带着学生到旷野、山脚、郊外、甚至是坟岗挖标本;与同事们一道建立解剖学档案;书写、整理教案;在同事们的记忆中,刘教授研究室的灯光总是清晨最先亮起,夜晚最后关闭。就是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师者,为我们在草原乃至中国的医学领域培养了无数杰出英才。然而,我们尊敬的老教授在弥留之际,没有交代儿女们一句话,却紧紧拉着院领导的手,恳请将自己的遗体留给母校用作学生解剖教学之用,为深爱的学生、为眷念的学校做最后一点事,这“一点事”在先生的描述中是那样的平和,可我们却分明已被震撼,那是一种力量,它与爱息息相关。那是对学校的热爱、对事业的钟爱、对学子的疼爱;那爱,爱得质朴深沉、爱得细腻委婉,那是人间真爱,那是“师”之大爱。刘其端教授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立起一杆“为师者”的标尺,让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师者,看到了一个方向,明确了一个目标,坚定了一种信仰,肩负起了一个神圣的使命。
如先行者般爱学生,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和不求索取;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手足一样把心和他们贴得更近;爱我们的学生,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风雨同舟;爱我们的学生,不溺爱不袒护,在他们跌倒时,鼓励他们勇敢的站起来!“人民教师”这光荣而神圣的称谓,它总能让我拥有无穷的力量,
扛在肩上,倾尽我全部的生命让他们离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亲爱的同事们,今天我们不说辛苦,因为我们正收获着幸福;今天我们不言付出,因为我们已获得了最多的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无需表白。
耕耘知识的沃野,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三尺讲台、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双鬓斑白就算青春不在;只要有孩子叫上一声“老师”,再多的委屈我们都无憾!感谢人民赋予我们这神圣的职责,我会谨记这份嘱托,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我的三尺讲台啊,是我人生最绚丽的舞台,我要与你、与你、与你们一道。在这育人的大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献身这阳光的事业吧,为花儿纵情绽放,为桃李处处芬芳,让教师的生命在奉献与耕耘中——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