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镇、赣州、南通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赣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率先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赣州、成都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最近,我们赴三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赣州自去年9月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二)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建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富民强村、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文明程度和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二、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赣州市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伊始,就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中,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理事完全由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他们在村中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或农村致富能手,享有较高的威信。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广泛推行申报制,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小事务,都经过村民理事会自主讨论决定,多数地方都是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看得见的茅草房屋改造开始。在新村管理方面,重点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二)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赣州市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绑使用各种涉农资金,鼓励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市、县财政按项目管理标准对建制镇给予足额配套资金补助。截至目前,赣州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4.9亿元,其中市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5700万元,吸引农民和社会投入3.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原来资金使用办法,把补助每个乡镇的1万元资金,全部改用实物补助,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给每个乡镇补助水泥,招标后把中标单位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各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直接与水泥厂结算。南通市为全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两年内每个示范村每年补贴100万元,具体按照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实际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补贴。市级示范村建设资金安排大致为:村镇1/3,县(市)1/3,市1/3。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对土地管理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予以全免。鼓励基层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成都双流县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今后5年,每年还将按1000万元的速度递增。
(三)因地制宜,科学做好规划。赣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应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各地村镇建设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在户型设计方面,他们设计一批农民需要、造价低、具有赣南客家风格的住宅图纸和宣传挂图,汇编成《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免费提供给乡镇,并对凡“空心村”改造和农民建新房采用率达到70%以上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南通市已经全面完成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着手编制居民点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13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论证和审批工作),共确定2473个居民点,平均每个村1.3个居民点。村庄规划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集中”,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科学划分农村居民集中区、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业区,集中居住区新规划住户689户,以多层公寓为主,占地也由原来的400.5亩减少到233亩。
(四)积极推进试点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南通市把新农村建设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调查摸底。时间为2005年1—3月,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标准。由乡镇对照有关标准申报,经市领导小组审批,确定试点名单。第二步,启动试点。时间为2005年4—8月。修订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示范村规划编制。第三步,推进实施。时间从2005年9月开始,跨度为3—5年。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第四步,考核验收。按照序时进度,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同时建立起建管并重长效机制。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水、改路、改厕等惠民工程中去;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最简单、最容易办到、最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着力在建立机制、制定规划、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班子上下工夫,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稳步推进。
(五)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政府推动力度。赣州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常委、农工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还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具体由组织部门负责,农业部门参与。在宏观上加强督察调度,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农业部门还不定期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南通海门市开展市直部门与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结对部门下派精干力量驻村工作,目前全市共下派了17名干部,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成都双流县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制定《全国新农村试点白果村村庄整治行动方案》,并在试点设立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经济发展组、规划拆迁建设组、基础设施建设组、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组和维护稳定组,全面负责试点建设具体事务。
(六)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都市积极创新土地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搬迁结合起来,加大对“空心村”和散居村庄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的农民通过整体搬迁,按照人均占地120平方米的标准迁到中心村(中心村农民耕地半径一般在1-2公里以内),然后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他们还大幅提高农村旧宅基地的复垦整理的补偿标准,一般每亩2.5—2.9万元,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主要用于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宅基地复垦成本和搬迁农民房屋建设补贴等。2005年,双流县永安镇共复垦整理农村建设用地10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南通市港闸区龙潭镇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坚持“三集中”原则,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把全镇近3万人全部集中到2个集中居住点,对耕作不便的农民按照耕地远近实行不等的一次性补贴(最高限额5000元)。把离城区较远的原农村宅基地复垦成高标准农田,再把这些指标拿到城市来用,近城区的原农村宅基地加以平整,随时满足城市扩张需要。
三、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截至目前,赣州市共启动2628个村庄整治试点,已经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和2986个村庄建设规划,“空心房”改造面积达308.93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1.2万处,完成了6718个村庄改水,改厕6万座,完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南通市启动13个小康示范村,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07.16公里,桥梁19座;河道治理130条,完成土方量112.5万立方米,配套设施88座;村庄河道绿化50.1公里,道路绿化50.23公里;修建垃圾箱474个,配备保洁人员123名,改厕4275座。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在赣州考察时看到一户农家新房的门联。大余县新城镇埠背村,是赣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他们在村后的一处荒坡上规划了50亩新村,可容纳建房户102户,一期建设20亩,已安置40户建房,并完成420米的主干道路和300米的水沟硬化。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白墙、青瓦、池塘,万亩良田深处,特色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成都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意愿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正确走向和持续发展,各级要紧紧围绕尊重农民意愿这个前提,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府出钱提供农村村镇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农民自主申报建设房屋”的模式建设新农村,这既能顺应形势的需要,又能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并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严禁借建设新农村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增加农民负担。
启示三,要找准切入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作为切入点。按照现行新增耕地每亩补助2—3万元的标准,全市2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潜力就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40—60亿建设资金。同时又能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改变村庄布局杂乱无章和农村落后面貌。最近,我省被国家列入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这意味着我市今后可以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宅基地的办法,把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拿到城市来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大量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启示四,要发展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五,要多渠道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化解资金难题,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农村村镇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投入。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启示六,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领导重视,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指挥体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只有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新农村建设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农村建设活动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赣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率先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赣州、成都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最近,我们赴三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赣州自去年9月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二)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建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富民强村、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文明程度和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二、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赣州市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伊始,就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主要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把农民主体作用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中,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理事完全由村民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他们在村中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宗族老人或农村致富能手,享有较高的威信。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中,广泛推行申报制,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小事务,都经过村民理事会自主讨论决定,多数地方都是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看得见的茅草房屋改造开始。在新村管理方面,重点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二)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多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赣州市一方面加大投入,捆绑使用各种涉农资金,鼓励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市、县财政按项目管理标准对建制镇给予足额配套资金补助。截至目前,赣州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4.9亿元,其中市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市财政安排600万元,县(市、区)财政投入5700万元,吸引农民和社会投入3.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改进原来资金使用办法,把补助每个乡镇的1万元资金,全部改用实物补助,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给每个乡镇补助水泥,招标后把中标单位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各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直接与水泥厂结算。南通市为全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两年内每个示范村每年补贴100万元,具体按照各示范村建设工程实际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补贴。市级示范村建设资金安排大致为:村镇1/3,县(市)1/3,市1/3。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工程收费的,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对土地管理费、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予以全免。鼓励基层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成都双流县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今后5年,每年还将按1000万元的速度递增。
(三)因地制宜,科学做好规划。赣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应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各地村镇建设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在户型设计方面,他们设计一批农民需要、造价低、具有赣南客家风格的住宅图纸和宣传挂图,汇编成《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免费提供给乡镇,并对凡“空心村”改造和农民建新房采用率达到70%以上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南通市已经全面完成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着手编制居民点建设规划(目前已完成13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论证和审批工作),共确定2473个居民点,平均每个村1.3个居民点。村庄规划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三集中”,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科学划分农村居民集中区、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业区,集中居住区新规划住户689户,以多层公寓为主,占地也由原来的400.5亩减少到233亩。
(四)积极推进试点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南通市把新农村建设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调查摸底。时间为2005年1—3月,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标准。由乡镇对照有关标准申报,经市领导小组审批,确定试点名单。第二步,启动试点。时间为2005年4—8月。修订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示范村规划编制。第三步,推进实施。时间从2005年9月开始,跨度为3—5年。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第四步,考核验收。按照序时进度,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同时建立起建管并重长效机制。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改水、改路、改厕等惠民工程中去;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最简单、最容易办到、最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着力在建立机制、制定规划、致富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班子上下工夫,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稳步推进。
(五)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政府推动力度。赣州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常委、农工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还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具体由组织部门负责,农业部门参与。在宏观上加强督察调度,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组织、农业部门还不定期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南通海门市开展市直部门与示范村结对共建活动,结对部门下派精干力量驻村工作,目前全市共下派了17名干部,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成都双流县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制定《全国新农村试点白果村村庄整治行动方案》,并在试点设立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经济发展组、规划拆迁建设组、基础设施建设组、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组和维护稳定组,全面负责试点建设具体事务。
(六)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都市积极创新土地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搬迁结合起来,加大对“空心村”和散居村庄改造力度,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的农民通过整体搬迁,按照人均占地120平方米的标准迁到中心村(中心村农民耕地半径一般在1-2公里以内),然后再把“空心村”和散居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他们还大幅提高农村旧宅基地的复垦整理的补偿标准,一般每亩2.5—2.9万元,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主要用于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旧宅基地复垦成本和搬迁农民房屋建设补贴等。2005年,双流县永安镇共复垦整理农村建设用地1000多亩,为新农村建设筹集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南通市港闸区龙潭镇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坚持“三集中”原则,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把全镇近3万人全部集中到2个集中居住点,对耕作不便的农民按照耕地远近实行不等的一次性补贴(最高限额5000元)。把离城区较远的原农村宅基地复垦成高标准农田,再把这些指标拿到城市来用,近城区的原农村宅基地加以平整,随时满足城市扩张需要。
三、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截至目前,赣州市共启动2628个村庄整治试点,已经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和2986个村庄建设规划,“空心房”改造面积达308.93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1.2万处,完成了6718个村庄改水,改厕6万座,完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南通市启动13个小康示范村,累计完成道路建设107.16公里,桥梁19座;河道治理130条,完成土方量112.5万立方米,配套设施88座;村庄河道绿化50.1公里,道路绿化50.23公里;修建垃圾箱474个,配备保洁人员123名,改厕4275座。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在赣州考察时看到一户农家新房的门联。大余县新城镇埠背村,是赣南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他们在村后的一处荒坡上规划了50亩新村,可容纳建房户102户,一期建设20亩,已安置40户建房,并完成420米的主干道路和300米的水沟硬化。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白墙、青瓦、池塘,万亩良田深处,特色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成都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尊重农民意愿。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意愿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正确走向和持续发展,各级要紧紧围绕尊重农民意愿这个前提,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政府出钱提供农村村镇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农民自主申报建设房屋”的模式建设新农村,这既能顺应形势的需要,又能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征求并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严禁借建设新农村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增加农民负担。
启示三,要找准切入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作为切入点。按照现行新增耕地每亩补助2—3万元的标准,全市2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潜力就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40—60亿建设资金。同时又能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改变村庄布局杂乱无章和农村落后面貌。最近,我省被国家列入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这意味着我市今后可以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宅基地的办法,把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拿到城市来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大量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启示四,要发展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五,要多渠道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化解资金难题,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公共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重点对农村村镇规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加大投入。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综合运用村镇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建立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启示六,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领导重视,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指挥体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只有领导到位,才能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新农村建设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农村建设活动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