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滥觞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那么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教学是否有效,这里从教学实际出发,并简单地从教师、学生、有效教学三个方面说一下个人的认识。
一、教师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这里的效益是指,即使教师勤勤恳恳认真备课,尽职尽责完成知识目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因不想学以及之外的其它原因而没有收获,那么教学即为无效;如果学生发愤图强、有志于学,但没有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没有获得学习的乐趣,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那么教学即为无效或低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已经感觉到这样的要求并非苛求,相反确实正确。我认为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问心无愧地圆满完成,是否完全覆盖所有知识目标,讲解是否既清晰又正确,讲解过程是否语言生动、意趣盎然,我们一定要把目光从自我转向学生。看学生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深切地掌握了知识,是否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是否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了乐趣,以及是否从我们那里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陶然自乐,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效益。深刻领悟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检测教师工作效益和工作表现的标准。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我认为 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二、学生与有效教学
大家知道,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即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给出材料,营造情景;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但是现实并像理论那样完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有些已然走向了极端。分析其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并且受各自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通过与学生长期实际接触,我了解到,有一部分教学对象鄙视课本知识,对知识本身存在极大的偏见(尤其是我们文科知识)。根本上与接受知识决绝,拒绝接受教育。正因如此,同一个班级中既有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也有交白卷的同学,并且接连几张白卷。我认为 他们交白卷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根本上主动放弃答题。古人说:人惟患无志,有志则无有不成者。对于如此教育对象,关键不是他们有没有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态度问题,他们愿意不愿意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尤其是交白卷),我建议 成绩公布后,班主任(或者与学生家长一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开导,足够的关心;或者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组织起来,交由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管教,让他们真正能够实现转变,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要求受教育者都能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要求他们考试务必及格。要求学生考试及格,这就基本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基本上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公民,就能够提高我校在全市联考中的成绩排名,为我校在地区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我认为 学校是可以通过严格管理、完善教育教学机构,直接监督改造学生、培养出良好校风的。
三、有效教学与师生共同体
众所周知,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师生通力合作。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还是赞赏情感式教育的。这里的“情感”不单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还包括师生间充满人性化的情感关系。师生除了机械的教与学关系,我觉得营造良好的情感关系很有必要。就像孔子与其弟子、孙中山与其追随者,一方面是由于儒家学说和三民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个人魅力,才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某一学科,每位教师或许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认为 除了学科特点之外,教师的个人风范、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有影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在传道授业上,精力投入之外还要有情感投入,同时情感因素反过来又促进教师工作的完善,这是良好师生关系下出现的良性循环。“爱人者人恒爱之,恶人者人恒恶之”,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很可能因为对教师失去信任和好感进而对该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相脱离、教学的现实效益与理想相脱离。
一、教师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这里的效益是指,即使教师勤勤恳恳认真备课,尽职尽责完成知识目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因不想学以及之外的其它原因而没有收获,那么教学即为无效;如果学生发愤图强、有志于学,但没有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没有获得学习的乐趣,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那么教学即为无效或低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已经感觉到这样的要求并非苛求,相反确实正确。我认为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问心无愧地圆满完成,是否完全覆盖所有知识目标,讲解是否既清晰又正确,讲解过程是否语言生动、意趣盎然,我们一定要把目光从自我转向学生。看学生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深切地掌握了知识,是否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是否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了乐趣,以及是否从我们那里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陶然自乐,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效益。深刻领悟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检测教师工作效益和工作表现的标准。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我认为 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二、学生与有效教学
大家知道,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即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给出材料,营造情景;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但是现实并像理论那样完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有些已然走向了极端。分析其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并且受各自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通过与学生长期实际接触,我了解到,有一部分教学对象鄙视课本知识,对知识本身存在极大的偏见(尤其是我们文科知识)。根本上与接受知识决绝,拒绝接受教育。正因如此,同一个班级中既有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也有交白卷的同学,并且接连几张白卷。我认为 他们交白卷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根本上主动放弃答题。古人说:人惟患无志,有志则无有不成者。对于如此教育对象,关键不是他们有没有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态度问题,他们愿意不愿意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尤其是交白卷),我建议 成绩公布后,班主任(或者与学生家长一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开导,足够的关心;或者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组织起来,交由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管教,让他们真正能够实现转变,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要求受教育者都能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要求他们考试务必及格。要求学生考试及格,这就基本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基本上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公民,就能够提高我校在全市联考中的成绩排名,为我校在地区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我认为 学校是可以通过严格管理、完善教育教学机构,直接监督改造学生、培养出良好校风的。
三、有效教学与师生共同体
众所周知,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师生通力合作。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还是赞赏情感式教育的。这里的“情感”不单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还包括师生间充满人性化的情感关系。师生除了机械的教与学关系,我觉得营造良好的情感关系很有必要。就像孔子与其弟子、孙中山与其追随者,一方面是由于儒家学说和三民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个人魅力,才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某一学科,每位教师或许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认为 除了学科特点之外,教师的个人风范、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有影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在传道授业上,精力投入之外还要有情感投入,同时情感因素反过来又促进教师工作的完善,这是良好师生关系下出现的良性循环。“爱人者人恒爱之,恶人者人恒恶之”,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很可能因为对教师失去信任和好感进而对该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相脱离、教学的现实效益与理想相脱离。